返回第49章 沈氏(第1/3页)  重生之明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泰康二十五年九月,大梁国君因病退位,世称“泰康帝”。六皇子卫承钊得继大统,于次年改元“永兴”,成为大梁新一任的统治者。

    新皇继位,当即尊皇父为太上皇帝。

    嫡母沈氏及生母朱氏,尊皇太后。诸位庶母晋太妃、太嫔。除已幽禁北宫的废王外,其余兄弟姐妹均各有封赏。

    禅位之后,太上皇并太后沈氏,迁居至德献太后曾经的寝宫——寿康宫;太后朱氏则携众位太妃、太嫔,搬离原住所,居于梁宫西侧的永福宫。

    至于那些尚居梁宫的皇弟、皇妹们,虽在身份上晋了一级,但因实在年幼,离不得亲长教养。便仍依照旧制——或随母同住,或于勤朝苑习武读书,待其长成之后,再行分封,出宫立府。

    潜邸侧妃石氏,册封贤妃,赐居褀安宫。侍妾严氏、邢氏封婕妤,金氏、王氏则为贵人。

    因着新皇登极之前,还未及冠,太上皇当政时,未予其指婚,册立正妃。潜邸之中,只一侧妃暂理内宅事务。大封后宫之时,中宫之位便只得暂时空悬。

    永兴元年二月,梁帝为嫡母沈氏上徽号“诚元”,生母朱氏上徽号“诚显”。同年三月,经沈太后举荐,迎承恩公世子之女沈氏入宫,册贵妃,赐居祥宁宫,与之前入宫的贤妃石氏,一同统理后宫。

    ……

    听朱太后的意思,显然是不愿放他走,路大夫心里一慌,情急之下便要起身推辞。

    里间的朱太后,虽隔着一道纱帘,对路大夫的神情看得并不是十分清楚,却好似早就料到了他要说什么一般,不等对方开口,直接出言制止道:“你先别着急回绝我,听我把话说完了,再做决定。”

    “其实……那日在紫宸殿,我与另外那二位说了些什么,你于殿外候着的时候,多少也该听到了一些。寿康宫那位,当初心里最想扶持的——可是宋氏母子!”

    “若不是我突然引了你进来,直接当着她的面,把二皇子的事情挑开来。使得那二人的同盟关系,彻底破裂掉。她又何必放着现成的发霉开裂的榆木傀儡不用,而改与我这么个长满青苔的顽石合作。”

    朱太后一面浅笑嫣然,娓娓细说着,一面拿过一旁花盆中的银剪,擦掉泥土,放在手心静静把玩了起来……

    六皇子继位,当年的淑妃娘娘母凭子贵,现已是太后之尊。

    但因着早些年泰康帝与宋氏的关系,这位朱太后——无论是名声,亦或是人缘,在前朝、后宫都算不得太好。尤其是与那占了正统名分,死死压在她头上,素来只有贤德美名的沈太后相比,更是被远远甩了一大截。

    朱氏升任太后之后,日子过得憋屈不说,行事也开始谨小慎微起来,还不如她做妾妃时那般威风、张扬呢。

    只可惜……任凭朱太后再如何低头服软,之前在她身上,狠狠跌过一跤的太后沈氏,都不可能再对着她,平心静气起来了。待她也早已由原先的不喜,转变成了深深的戒备和忌惮。

    一则,梁帝是朱氏十月怀胎,精心抚养成人的小儿子,母子感情深厚;二则,朝中文臣武将俱与朱氏沾亲,其身世背景不容小视;三则,朱氏拥有非同一般的心机和远见,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连太上皇和沈太后都被她一连唬了二十多年。

    更不用说,这朱氏手里还握有大梁皇室——独属于女性掌权者的朱雀影卫。

    这般的实力与资本,让与她同为皇太后的沈氏,如何不恼火,如何不忌惮?!

    也就是梁帝初登大宝,在朝中根基尚浅,很多事情,都要仰仗与宗室、老臣关系和睦的沈太后从中调和。才使得这母子二人,虽已身处高位,但在对上有名有实的沈太后时,腰杆虽依旧笔挺,但内里却微微泛着虚,不得不先行退让。

    这做儿子的,前脚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