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十九,内家之殇(第1/2页)  内家拳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40年6月,王芗斋为将传统武术发扬光大,在北京设擂台,遍邀武林人士交流切磋,为此召开记者招待会,其言如下:“拳学之基本原则究为何物,虽人言人殊,但习拳套,讲招法,练拍打,皆属于表面者,套路流行既久,实属误人太甚。

    社会常云“形意”、“太极”、“八卦”、“通臂”为内家,余不知内外之名由何而起,似不值一论。

    太极拳嫡传宗匠,当推少侯、澄甫杨氏昆仲。此亦余之老也。故知该拳确有几种力学含义,得其要者百不得一,即或能之,亦非具体,因基础体认功夫早经销亡,故身之下部无理力之可言。

    若以养生而论,徒使精神气质被拘而不舒;若论技击,专为制裁肢体之用,而使有用之身成为机械呆板之物,亦不过徒使学者神经扰乱、消耗时日而已。至于练法,这一拳,那一掌,左一腿,右一脚,说来可怜亦可笑。对于应敌,如遇高手则勿论,倘对方是不紧滞呆板者,纵令该拳名手则也无所施其技矣,流弊所及大有成为棋谱势之“太极拳”。近二十年来,习此拳者多是非莫辨,即或能辨亦不能行。至于一般学者,大都以耳代目。故将该拳葬送而破产。

    遥想三丰先生高明若是,当不致传有如此欠通之太极拳。就以该拳谱文字方面论,单双重不偏不倚种种尽善尽美的意义亦仅不过拳学一部分的初步。就以拳谱论,请问太极名手扪心自问,能否有一式一法,合谱之所论者既是自以为无上拳学,为什么实际上不生效果更该拳有机坛扶乩而拳技工者,此更荒天下之唐矣。纵使该拳一切法则优于其他,技能亦高出一般,然在精神方面而言亦是错误,无他疑意,况皆不如是矣。太极拳不过人多势众,擅广宣传,其实明理人早知不攻自破。

    杨露蝉先生亦为拳学先辈,工太极,今多学之。余据各方面观察而论,露翁仅得此道之一部分,即明王宗岳先生亦非通家。不过宗岳先生得岳武穆双推手之局部,以三拳而变十三式,至于命名太极,以为张三丰所传实无从考证,抑世人之一种附会耳。如百四、五十式之多则更不知其所以由来。就该拳之作法论,于肢体上仅仅不生流弊,而精神上却受无限损失,距实作之学相尚远,不足道也。

    查拳术先辈近百年来,舍董海川,车毅斋,郭云深诸师尊外,余皆旁技未节而已”

    以上王芗斋所言,与七十年后之现在的内家拳处境,是何等的相似!

    虽然此语多言太极拳,但形意拳、八卦掌与太极拳何异?

    难道在1940年,内家拳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吗?

    这王芗斋随郭云深习练形意拳,当时郭云深年岁已高,行走不便,不能将形意精髓完全传授与王芗斋,故王芗斋在不能深刻理解形意拳之基础上自创大成拳。

    这形意拳之内家能量蓄发已经到极致,如果王芗斋能够悟得形意拳真意,何苦再去创立大成拳!这大成拳与形意拳相差甚远,其实就是借鉴了部分内家拳习练方法的外家拳。

    正是王芗斋没有掌握内家拳真意,故有“社会常云“形意”、“太极”、“八卦”、“通臂”为内家,余不知内外之名由何而起,似不值一论”“余据各方面观察而论,露翁仅得此道之一部分,即明王宗岳先生亦非通家”之言。此话就证明了王芗斋几乎不懂形意拳,否则,懂了形意拳,练出心力,就会对内家三拳融会贯通,就会像郭云深、孙禄堂那样对内家三拳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全面了解。而实际上从王芗斋整个答记者问的言语中看,其只会割裂地看待内家三拳。

    所以王芗斋在答记者问时之言论,是在以外家拳之身份(大成拳)讨论内家拳之现状。其唯一佩服的董海川、车毅斋、郭云深等人早已作古,其意即内家拳已经没有后人了!

    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

    杨氏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