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再见(第1/3页)  酒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酒倾最新章节!

    母亲正在做礼佛的早课,敲着木鱼念着经文,嘣,嘣,嘣地响在天地间。

    倾心便站在佛斋的外面,看着斋外的柳树,刚散尽柳絮,柳枝便绿的艳丽。佛斋的桌案上立着清亮的白瓷瓶,里面的水是清晨的露水,里面的柳条便是当日的柳条,一日一新,对母亲来说这是礼佛习惯,这种习惯她在许多寺庙都未曾见过,在倾心看来,所谓的礼佛其实早已与佛祖无关,是世人固执的寄托罢了。

    佛祖的导人向善,是说世间缺善,而世间的善似乎总是缺少的,因此佛祖便千世万世的絮絮言语。但即便如此倾心亦是敬重,人毕竟是要有所敬畏,纲常礼教如此,佛祖道德亦是如此。

    倾心依然无法理解母亲为何在近几年突然亲近了佛祖,虽然在倾心成长的历程里常常觉得母亲有着不同于常人的不忍。对他人极其尊重,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贵人,在母亲眼里那些人仿若都是汪洋里的一滴水,无论是纯洁无瑕的天山之水还是汹涌浑浊的黄河之水,最后不论如何终究是归入到淼淼无边的汪洋里。

    倾心是这样看着母亲成长起来的,等她成长过后,自己脱离了父母的保护,去到江湖,去到红尘里走起路时,才知道世事的不公与俗世的无奈,仿佛所有人都被人间的喜怒哀乐裹挟了起来,大家一同的哭,一同的闹,一同的嘲笑穷人,一同的谄媚富人。那些伦理道德,那些纲常理教,那些佛祖道德仿若又都不存在了。它们都去哪里了?它们为何没有活在人的心里,人的嘴里,人的行走起卧里呢?

    倾心不懂,她终究是不懂。因此倾心只是敬重,却从未信仰过。她终究觉得这是一个世俗不堪的世界,人都带着各自的好好坏坏,在一醒一眠当中度过了种种的星辰日月,最终埋入黄土当中。她又想起了父亲带她到勾践与夫差的宫址。对她而言,那些残破与衰败终究是人们,这茫茫红尘里的人们的最终归途。想到这里倾心终究是觉得心中有着隐隐的痛,不疼却扎着心,只有想起就仿若手指被针扎出了血,一瞬间的疼痛后,那些血才会后知后觉的从肌肤里冒了出来,凝聚成一滴异样的红泪,去吸吮,就能吸出血液里带着的酸苦。

    倾心等母亲的早课做完了,才迈步而进。母亲曾对她说过,女子要行步轻巧而缓慢,仿若每走一步足以安稳到天地方圆。不要跟男子一样步夸得太大,仿若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等着他们去做一般,急躁到让周围的人都快起了步子。女子终究是给男子带来安稳的存在,那些男子在外面为了生计拼搏的时候,需要让他们在回到家中后觉得这个家,仍旧有女子暖着他们的心。这样男子在外面受到的不公与屈辱才能缓缓释放下来,与你言语他们心中那满满的伤。

    母亲问,是否用了早饭?

    倾心给母亲拜着礼说,未有,等母亲大人赏食一口。

    母亲笑她的顽皮。终究是个未曾长大的女子。那些以为随着年纪逐渐成长的成熟,不过是在外人看来的周全罢了。

    母亲便留倾心一起用早饭。倾心让人捎了口信给自己屋中的玲珑,让她们各自吃食,自己在母亲这里来用早饭。

    倾心一直喜欢吃母亲的饭,年幼起这些饭食似乎成了记忆,一直停留在倾心的身体里,母亲做饭的口味,用料的轻重,材料的多少都早已让倾心吃成习性。你无法去言语这些味道应该是什么,它们不是什么,不是辣了,咸了,酸了,苦了,而是刚刚合适,就是这个味道。你要用言语去说它究竟是什么味道,你又完全无法说出,只能自己一个人放下筷子,摇着头说,味道不对,味道不对。

    母亲自从皈依佛门后饮食亦是清淡,常常劝父亲如她一般平时单单吃些花果蔬菜,莫要再过多的杀生其他。

    倾心曾询问过母亲,为何佛门饮食戒荤?仿若荤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