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六章 去卫归鲁(第1/2页)  春秋战国风云录之拜见孔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但出门以后,大家才发现第一辆车里坐着意气风发的南子,后者还对孔子行了一礼,笑盈盈的看着众人。这让子路非常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卫君正在称赞子路的执政方针。

    子路想起老师要离开卫国的说辞,便正色谏言:“您何不用我老师执政?他远比我高明,如果用夫子,卫国必定得到治理啊!”

    卫君笑了笑说道:“吾子之言,寡人又何尝不知?只是卫国乃君、卿相、大夫、士、百姓共有之国,今寡人虽愿用吾子之师,但卿大夫们不愿意,寡人又哪有办法呢?”

    子路不悦道:“贤大夫中如蘧伯玉等皆愿吾师执政于卫,浦地百姓皆赞吾师之德,卫国百姓也有此愿,吾君却说不可,恐是托词!”

    卫君也有些不悦:“百姓所愿,实乃寡人之所忧!若百姓皆知卫国有孔子而不知卫国有君,寡人将何以自处?且夫颜回、子贡之徒与子皆治世之良材,若皆治于卫,不免为寡人所患,此或同为鲁国季氏之忧。吾子可识寡人意图?”

    子路淡然道:“吾师已有去卫之意,我以为当如此行事。”

    卫君闻言大惊:“何故?夫子怪我招待不周?”

    子路笑了起来,他知道卫君难成大事。之所以厚禄奉养自己的老师,不过是想要拿来装点卫国的门面,让人们以为他是个贤明的君主,能招徕鲁国的大司寇,天下的圣人到自己这里。卫君大概是想要学习舜帝有凤来朝,而老师就是那被囚禁的凤鸟。

    “老师不愿无所事事却领取俸禄!”说完这句话,子路拜别了卫君和老师,以及师兄弟们。

    门外的第一辆车里面,陪同卫君和南子的人是得宠的宦官雍梁,孔子则坐第二辆车,后面依次跟随着其他车。

    孔子叹了口气:“看来我是一定要离开这里了!”

    颜刻听到老师的话,虽然不理解,但也没有发问,在他看来,能坐在第二辆车里面跟随卫君之后,已经是莫大的荣誉。

    随后,车子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人们听说孔子与卫君、君夫人同游,便都驻足观望。待看到雍梁在前车,孔子次乘后,人们开始指指点点。

    孔子叹道:“这真是耻辱啊!”

    颜刻这次询问道:“这么大的场面,您为何觉得是一种羞辱?难道君子都不喜欢抛头露面吗?”

    孔子答道:“《诗》有话:‘与你和亲喜新婚,从而宽慰我的心。’我看不到卫君好德胜过好色啊!”

    颜刻这才理解老师的意思。先前,卫君就曾任用过帅气的权臣,而不任用贤能的蘧伯玉,现在,卫君又找了帅气的宦官雍梁过来,而将孔子排在后面。所以,孔子所说的“色”兼指南子与雍梁二人言。

    待回到住处,孔子便让弟子们收拾行囊,准备离开卫国。在他看来,自己总不能成为卫君的装饰,而且,那些赐予的俸禄太高,既然自己没有做事,又怎么能收取俸禄?

    众人收拾妥当后,没多久就回到了鲁国。虽然孔子不辞而别,没能正式卸任大司寇的职务,但此刻回到鲁国,却也不过是个普通人。同时,他也不打算继续在鲁做官,这段时日只是想要回来看看家人,因为失去了大司寇的职务,他对齐国而言也不再能构成威胁了。

    期间季桓子曾透露出孔子继续执政的意思,不过这并非出自真心,原因有二:一,陪臣阳虎的危机已然解除,若孔子继续担任大司寇,身为大夫,他一定会威胁到季氏在鲁国的家族利益,三桓本和公室有血缘关系,故为世卿,因此他们未必不忠于鲁国,但自己的利益始终要排在首位——这是三桓,尤其是季氏的底线;二,齐国日益强大,有取代霸主晋国的可能,因此是鲁国的大患,他们不愿鲁国任用孔子,此事已经昭然若揭,那么季氏也无必要和齐国闹僵。

    幸运的是,孔子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