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 剪纸(5)(第2/3页)  大时代的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趣。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虽不是纸张制作,但却如出一辙,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据说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就可以为此证明。

    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应该是纸张的出现才正式开始的。剪纸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纸,而汉代时期纸张的出现,这就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那时候的纸张易腐烂,所以人们不会珍藏起来,坏了还能重新再剪。

    北朝时期,人们用纸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据说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据可查的剪纸便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发现的五幅北朝团花剪纸。那时候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且少雨,纸张不易霉烂,小编猜想,这或许也是在新疆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到了唐代,剪纸已经有了大发展,那时候的人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他工艺方面,并且还有利用剪纸招魂的风俗流行。

    在现代考古挖掘出多种唐代剪纸工艺品,如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即可看出当时的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相当高超,画面构图完整,表达出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

    境界。

    到了宋代,造纸业成熟,使得剪纸艺术越发普及。宋代剪纸用于各种领域之中,并且在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那时候皮影戏盛行,也有用厚纸制作皮影造型的。宋代剪纸最大的创造便是瓷器剪纸印花图案,它是在施釉之时,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到了明清时代,民间剪纸艺术越发成熟,已经走向鼎盛时期。这时候的民间剪纸艺术运用范围就更加广阔了。但凡民间彩灯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而成的。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剪纸大概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了。小学或初中的美术课上,总会有一节课是拿着一张红纸,跟着老师翻折、剪切,变幻出个大红的“囍”或是展翅欲飞的蝴蝶。

    剪纸同样也是一门“易学”却“难精”的民间技艺,“难精”的不单是技法、还在于内容创作。

    大多数的剪纸作品出自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是他她们闲暇之时的“随性之作”,剪纸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墨。

    薄薄的一张纸,经过剪刀或刻刀的修饰,却能幻化出万千世界。

    中国的多数省市都有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其中河北蔚县、江苏扬州等地多为世人所称道。

    重庆剪纸,严格来说并无多少可以考证的悠久历史。

    直至上个世界六十年代,才陆续出现了一些被社会认可和大众接受的艺术家,如郭峰、黄钢、孙念倩、庞书麟等。

    近来,又出现了晓桑、周定洲、梁素、杨艺、张明志、黄继琳、梁世惠等艺术家。

    不过,重庆剪纸虽无“多少可以考证的悠久历史”,却具有深厚的巴渝文化特色,集中反映了巴渝民族风貌。

    2010年,重庆剪纸与河北、陕西、山西、浙江等省市的剪纸联合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顺利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