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60芯片(大章)(第1/3页)  数字王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然,之所以没人选择生物计算机,也可能因为这个方向不靠谱。

    d-wave早在10多年前就发布了第一台量子计算原型机。

    ibm也在这个领域布局了十几年。

    而源自剑桥大学的optalysys公司,成立于三年前,专注于光子计算,目前已经获得美国国防部高等计划研究局的支持。

    只有生物计算,还是荒芜一片,零星的理论或突破,不成气候。

    如果数字集团想在这上面发力,面对的困难要大上很多。

    首先一个难题就是人才。

    时至今日,数字集团称得上,不要说魔力降价了,即使不降价,如果其他条件不合适,人员安置、文化融合上达不成协议,他也不会考虑出售。

    毕竟一家公司,如同亲手抚养长大的孩子,如果不能确定未来的辉煌,那他是不会拱手相让的。

    既然阿里想耍一些手段,或者事实情况确实如此,他也不会为对方考虑太多,

    只有暂时搁浅,等待明确的时机。

    毕竟涉及到如此巨大的金额,没有几个月乃至半年以上,不会有什么结果。

    他不是扎克伯格,几天时间就能谈成一百多亿美金的并购案,在赵子明的性格中,谨慎与冒险并存。

    魔力公司带给赵子明最大的收获不是千亿的销售额、近五百亿美金的财富,也不是千万的魔镜销量、颠覆电影行业的新生态,而是对行业的整体把握和深刻洞察。

    真正接触到硬件领域,赵子明才发现,之间的认识太过浅薄。

    芯片作为现代科技的核心,但凡要处理信息,基本都有芯片,包括通信芯片、服务器芯片、手机芯片、电脑芯片等等,是完全靠烧时间、烧金钱才能有所收获的。

    说起来,可能有点惭愧。

    当前,国内芯片的总体水平差不多处在刚刚实现零突破的阶段。

    芯片的六大核心硅原料、芯片设计、架构、晶圆加工、封测,以及相关的半导体设备,国内都还处于任重而道远的状态。

    实际上,2000年前后,中科院计算所就开始了国产芯片设计研究的道路。

    从2002年研发出的最早国产cpu“龙芯一号”开始,龙芯系列处理器芯片就一直对标intel、amd、ibm等国际顶级巨头。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但因为芯片只是计算机这个非常庞大的复杂系统的核心,没有周边配套设备的跟进,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十分艰辛。

    上下游产业链,几乎没有任何掌控在手上。

    从硅原料到晶圆厂,从架构到设计、制造,从核心设备到封测,国内都还处于懵逼的阶段。

    因为魔镜的缘故,赵子明也算对整个产业链有了深入了解和思考,越发感受到其中差距,简直让人绝望。

    甚至说,已经不单单是烧钱能解决的了。

    但是,不烧钱,肯定解决不了。

    当然,对于这种局面,国家是不会坐以待毙的。

    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究竟能不能成功,还要靠个人的奋斗。

    对于有野心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一个人的成功,既要靠个人的努力,也要考虑历史的历程。

    只有穿透未来的迷雾,才能真正的乘风破浪。把握国家大势,才能如鱼得水。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的交换,数字集团从英特尔手中换回荷兰阿斯麦公司的光刻机名额,努力迈出艰辛的一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