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章 轴心的进攻(7)(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按照松田千秋的分析七七事变前日美现役飞行员的比例大约是2500:1500而包括现役和紧急动员后备役(指第一时间动员就能前来报道并执行任务的)美国海航飞行员是日本海航7倍(1万+:1500)因为日本已在进行全面战争能征兆的后备役已都征兆了。
    为满足战争需求扩大飞行员数量日本海军度预科练在1937年进行第一次扩招与改革设立甲种预科练(简称甲飞)和乙种预科练(简称乙飞)甲飞招募对象是16-19周岁完成初中课程的毕业生主要培养初级飞行军官需完成一年半基础教育和一年飞行训练;乙飞仍延续改革前做法招收14-16岁的高小毕业生需完成3年半基础训练和1年飞行训练。1940年10月后预科练第二次扩招把原来操纵练习生制度(需完成5个月飞行训练)并入其中称丙种预科练(简称丙飞)。在1943年初为弥补前线战损海军又在乙飞学员中征募志愿者按照丙飞标准进行速成训练成为乙种预科练(特)简称特乙飞。
    通俗点的说法是:甲飞是培养飞行精英骨干的(特别好的读海军兵学校将来可成为中高级军官);乙飞是从娃娃抓起的精英飞行员;丙飞是给以前没机会读甲飞现在又过了读乙飞年龄的大龄青年(实际就只有18岁)的速成班;特乙飞就是将乙飞中已培养了一半的半成品提前进行速成训练后出炉。
    从1937年到珍珠港事变前日美都在扩大飞行员队伍虽然美国扩数量多但日本基数少增长更快到1941年日美开战前夕日美海航飞行员数量从1:7的差距缩小到1:3。虽然美国数量多但日本质量依然占有优势。
    随着战争进入到第四年战前服役并幸存至今的双方海航飞行员差距变成了2:3而最精锐的舰载机飞行员美国据说只剩下不到50个(基本都在航校)日本将一部分转入航校后还有近200人(注:所谓统计幸存率是指可利用飞行员比例受伤无法康复、被敌军俘虏者均不计算在内尽管人可能还活着)
    “据此得出的结论是战前日美海军飞行员数量差异到现在为止已基本拉平在精英舰载机飞行员领域我军占有压倒性优势。”松田千秋解释道“当然美国舰载机飞行员幸存率之低不全是日本造成的德国与英美大西洋舰队连番血战也打断了美军舰载机飞行员的脊梁。”
    之所以开始数量差距之大而最后精英反差之大完全是日本严苛的培养制度造成的。
    以甲飞为例日本海军在1930年先是在全国展开统一考试由海军省统一出题闭卷考试。应试者首先要在15分钟内完成数学能力测试(题量为50题)之后要在20分钟内完成阅读和写作能力测试(题量也是50题)。只有平均成绩达到85分以上才能通过考试。?
    然后进行体检、航空适应性测试标准十分严格包括身高不低于151厘米体重不低于41公斤胸围不低于74厘米裸眼视力12以上肺活量2600毫升双手握力22公斤。之后航空适应性测试主要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海航飞行员的潜质考察科目包括平衡能力测试、记忆能力测试、抗眩晕测试等等。一项不合格就淘汰。
    接着进行更细致的体检和航空适应性测试经过两关的学生往横须贺航空队(后改为土浦航空队)接受实地测试一般为期3-4天只有全部通过后才算预科练学员5年后毕业还要通过重重关卡(中途无法完成的可根据自愿转职成地勤)。第一期预科全日本8000多人通过文化考试后参加选拔最终成功毕业者79人淘汰率99%(同期美国淘汰率不到30%)。
    所以堀悌吉要给甲飞直接授予军官头衔上上下下乃至伏见宫博恭王等人都没什么意见以甲飞的能耐哪怕去靠海军兵学校也是可以入选的。
    之所以压得这么紧理由很简单日本没钱!要培养飞行员不可能不摔飞机、不耗燃油一架零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