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十八章 高加索(5)(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霍夫曼点点头自仿制摩托罗拉步话机成功并将德国产的小型报话机引入战地指挥系统后部队指挥效率又提升了不少。他不断地在潜移默化中用后世的军事体系来尽可能改造二战时期的军队凯特尔、蔡茨勒、隆美尔、古德里安等听过他对于未来军事变革的“设想”虽然元首口中的每一种“奇思妙想”现在看来都还很困难但并不妨碍他们加以了解吸收。因为在10-15年前如果有人提出未来战争应当是机械化与闪电战模式一定也是这个局面。
    根据他的要求与“技术情报”德国专家又迅速研制了搭载在半履带装甲车上的指挥部专用特种无线电系统——这不是说德国以前没有车载无线电系统事实上德国无线电装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一流之所以冠以“特种”这个前缀是因为这套无线电系统是独一无二的上面用了标准的实验室产品——晶体管。
    晶体管在1929年发明后由于提纯难度、成本因素、可靠性等缘故一直未得到实际运用所有无线电使用的都是电子管限制了电台功率但霍夫曼提出一定要使用晶体管研发新的无线电系统专家们十分艰难地打造了这套系统并像普通车载无线电系统一样安装在一辆sdk251指挥车上虽然生产过程费时费力但效果远远超越了时代当其拉出10米高的车顶八木天线并发送电报信号时可实现全球任意位置点对点通信在传递语音信号时距离最远能达到400公里(普通车载电台超过50公里就变得不太清楚)。
    说起来八木天线和磁控管都是日本率先捣鼓出来的东西但在日本并未受到重视八木天线战前在欧美已得到了相对普及的运用而磁控管是日德开展技术交流后由德国雷达专家偶尔间发现的——用于改造海上节拍雷达时效果很好联合舰队上下十分仰慕德国的雷达和通讯技术压根就没想到部分关键技术的源头其实是在日本。
    这种指挥车只生产了2辆每辆造价比虎式坦克还贵全给了南方集团军群曼施坦因也不小气担任主攻任务的胡贝和迪特里希两个师长各分到一辆现在这电话就是胡贝抱着尝鲜的态度打来向指挥部汇报的当听说元首也在司令部并和他通话时更是十分激动。
    通过与胡贝的交流霍夫曼及时掌握了前线的动态:胡贝先以一个虎式重装甲营为诱饵发动进攻引诱罗科索夫斯基派遣坦克前去围堵当红军动用2个坦克军试图围歼这个重装甲营时第16装甲师迅速出击以钳形攻势包抄了这两个坦克军当对方心急火燎地将最后两个坦克军也派上场时迪特里希的警卫旗队师和另外两个重装甲营出现了双方在莫罗佐夫斯克一带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坦克大战。
    根据胡贝的介绍现场可能有1500辆或者更多的装甲车辆(坦克、突击炮、自行火炮)在进行交战德军投入了800多辆红军投入了600多辆他和迪特里希手头还各自捏着一个坦克营担当预备队准备最后时刻投入战场。当然说是1500辆装甲车辆投入交战实际上直接面对面交战的坦克可能只有500-600辆其余的要么在迂回包抄要么在提供支援。从胡贝爽朗的笑声来看似乎战局进展一切顺利。
    听完介绍霍夫曼一下子就想起了历史上库尔斯克战役中有关普罗霍洛夫卡的坦克大战:那次坦克战役的主角是三个党卫军装甲师分别是警卫旗队、帝国和骷髅师而他们的对手是红军坦克第5集团军。这次的主角换上了第16装甲师和坦克第4集团军相对于那次战斗中德、苏双方坦克数量对比现在形势无疑要有利得多——德军不但在坦克性能上在数量上也压倒了对手。
    他不想干涉前线指挥官的决策但一想到历史上普罗霍洛夫卡战役中双方坦克兵在坦克被击毁后还相互肉搏的情形立即叮嘱道:“坦克被摧毁后一定要竭尽全力保住那些车组决不能让他们去干普通步兵的事——坦克没了可以再造人没了万万不行。”
    胡贝愣了一下马上就答应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