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斯大林的焦虑(中)(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东线局面尚未根本性扭转的情况下南面又传来了德军占领伊拉克威慑土耳其和波斯的消息斯大林的焦虑情绪变得更加严重。虽然他立即指示朱可夫等人按英美要求抽调15万军队进入波斯巩固苏联柔软的下腹部但依然面临极大困难——这意味着他给顿河前线准备的30万预备队一下子就少了15万同时中亚方向的二线梯队也变得不能再用。顿河前线的总兵力只勉强从230万增长到了240万数字在账面上增加得很快但有多少战斗力真是鬼知道了。
    很多集团军司令员抱怨现在一个步兵师里到处充斥着45岁以上的中年兵连三周的紧急训练都没及时完成几乎要从头教起——在战事如此激烈的当口这根本就是一种奢望。他们普遍认为这种补充部队一个师的战斗力还不如以前两个营迫于军、师级指挥官的直接压力和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两人的一再请求斯大林咬牙再次从远东抽调了15万部队。经连续抽调之后远东红军总兵力从145万下降到不到105万不过平均战斗力水平依然是最高的兵力总数依然超过其当面之敌(70万日本关东军)一半主要重装备是其3倍以上。
    对顿河前线这场战事现在连斯大林自己都萌生了退意想放弃罗斯托夫这根难啃的骨头转而将军队主力挪用到莫斯科方向并调转战略进攻方向但大规模撤退不是件容易事曼施坦因一直死死盯着红军动向稍有破绽就会凶狠地扑过来。因此以顿河为核心的南翼战场依然是东线的主战场——北翼战场60万兵力的北方集团军群与75万红军对峙(芬兰战场上尚有5万德军协同30万芬兰军作战他们面临35万红军);中路战场105万的中央集团军群面临的是130万红军;南翼战场160万兵力的南方集团军群面临的是240万红军。除此之外红军在草原军区有15万预备队在中亚有5万后备兵力在波斯和外高加索有近25万兵力;在远东还有105万兵力。总计约630万的红军地面部队被使用得满满当当。
    红军清楚德军虽然在前线及前线接近地的兵力只有300万出头但其摆在明面上的力量绝不止三个集团军群的力量(已内含20万轴心同盟军)德国人也仿效红军开始设置战略预备队——这是霍夫曼在裁军扩师、缩小集团军编制后采取的第二个重大方针调整在原本历史时空中德军在东线是没有预备队一说的一旦前线吃紧就从其他战区抽调兵力不但加大了各防区压力也加重了运输负担显得极为被动。霍夫曼经过认真考虑并反复与凯特尔、蔡茨勒等人商议沟通后确定在波兰以东、横跨立陶宛南部、白俄罗斯西部、乌克兰北部地带组建战略预备队初步打算编成一个拥有20-25万兵力的东方集团军群。目的在于让三大集团军群的部队有一个休息、轮换的场所而不用一休整就跑回西线去。
    得益于霍夫曼抽干空军野战师、解放俘虏营看管力量、抽调巴尔干地区德军兵力、加快后备军补充等手段更由于除南线之外其他两个集团军群用了拉平战线、放弃突出部、坚守防御等策略东线地面部队在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三国撤退20万兵力之后依然保持着相对充裕和高素质的兵力。
    与此同时东方集团军群还得到了大批仆从军的协助:俄罗斯解放军已完成了最初3个师的编制正开展第二批3个师的编成除此之外已发表过独立宣言的原苏联各加盟国部队也在陆续编成到1943年1月初总兵力高达17个师——其中乌克兰5个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各3个(原本有党卫军部队现在全变成有关国防军)白俄罗斯、哥萨克各2个立陶宛、卡尔梅克各组建了1个师。这些基本是按德军统一编制组建而成的部队每师人员接近15万而不是红军那些只有5000多人的小师总兵力已突破了30万。根据这些国家自己的预计和承受能力未来将至少突破25个师。这批部队的去向是明确的除直接编入一线作战的集团军群外一律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