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二章 中东(6)(第1/3页)  铁十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英国第10集团军司令官威尔逊上将终于见识了传说中“兵败如山倒”的场面不幸的是他现在正是这个大场面的主人翁:
    1942年12月31日他失去了对伊拉克摩苏尔和周边油田群的控制权。
    1943年1月1日他丢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附近的空军基地在该地担任防御任务的英国士兵近4000人或战死或成了党卫军维京师的俘虏。
    1月2日他从巴士拉派遣出去救援的第10印度师在纳西里耶被大德意志师击溃四散而逃的部队将恐慌气氛传递给了巴士拉和从阿瓦士方向出发的其他部队刚跨过边境的第6印度师仓皇退了回去而本来在巴士拉坚守的第5步兵师(欠13步兵旅该旅在巴格达被消灭或俘虏)在溃兵冲击之下阵脚大乱。
    1月3日大德意志师猛攻巴士拉在德国空军的配合下威风凛凛的装甲部队勇不可当特别是突击在前的几辆虎式坦克无视一切反坦克武器横冲直撞让英国步兵好不容易构筑起来的阵地全线崩溃等德军重型自行火箭炮连对巴士拉前线指挥部进行铺天盖地的覆盖射击后这个还有近1万人的二线步兵师丧失了战斗意志宣告投降了因畏惧于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堀悌吉有关北印度洋封锁声明而在巴士拉港口内避难的20多条油轮、40多万吨原油成了德军的战利品。
    1月4日德军兵锋抵达伊拉克和科威特边境慑于德军的凌厉攻势科威特政府忙不迭发布通告宣布解除与英国的一切条约并选择成为德国保护国就在科威特通电之后2个小时卡特尔酋长国也宣布独立并请求德军进驻。在上述两国影响下亚丁保护国(也门与阿曼)、沙特王国、各联合酋长国(阿联酋)内暗潮涌动。
    几乎与科威特通电同一时间从苏伊士运河口南下的德意联合舰队炮击苏丹的苏丹港并强行登陆德国“飞行堡垒”装甲旅上岸后立即展开一方面紧急修建机场一方面摆出向苏丹首府喀士穆和厄立特里亚进军的架势。
    一直龟缩在阿斯旺附近的英国中东战区司令亚历山大上将被苏丹港方向的德军装甲部队吓住了他不顾开罗城里2个师还没完全撤退到位就强行命令部队尽快退入苏丹并向埃塞俄比亚方向转移结果手下部队哗变性格暴躁、早就对亚历山大恨之入骨的新西兰中将弗莱伯格拒绝执行命令反要求先期已抵达阿斯旺的英国部队服从他的指挥等澳、新两师全部聚齐后再撤退澳、新两个自治领的士兵与英国本土军队几乎火并好在双方都丢光了重武器能拿得出手的只有步枪、布伦轻机枪和50mm迫击炮连在旁边看热闹的埃及部队装备都比他们强。
    对英国本土官兵急于逃跑的态度弗莱伯格勃然大怒命令新西兰部队上刺刀团团围住英国兵准备白刃冲锋——这家伙满脑子都是白刃战斗新西兰士兵虽然人数略少但那股子彪悍气息却把英国人给吓住了总算现场大部分军官头脑还比较清醒知道无论如何不能动手一开枪事情就真的无可挽回了。关键时刻开罗方向拍来电报通报蒙哥马利中将自杀殉国的消息弗莱伯格有感于蒙哥马利的恩德在澳大利亚部队的调解下决定放英国人一码——随他们爱咋咋地。
    但弗莱伯格的另一个决定让人不寒而栗:他命令新西兰师宪兵队架起刺刀阵喝令乘飞机偷偷摸摸从开罗逃跑的亚历山大和特德两人必须从刺刀阵下走过才算了结。为避免影响大局和时间拖延在众多澳、新士兵的鼓噪下亚历山大和特德两人忍辱负重过了新西兰人的刺刀阵带着部队先行向苏丹方向撤退。
    从埃及逃出来的官员、记者、商人、侨民及其家属都见识了这令人心碎的一幕有记者还偷偷摸摸拍了照片所有人心里都涌起这样一种念头:大英帝国的全球霸业算是完了!
    为这件事新西兰人和英国人的糊涂官司一直打到华盛顿结果在美国人的调解下不了了之。
    现在摆在威尔逊面前的局势很糟糕他原以为凭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