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九张 陶文举的分析(第1/3页)  奋斗在五代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敏也好,彭美也罢,李延庆对他们没啥印象。

    陶文举就不用说了,李延庆对他很是了解。

    至于王朴,他的大名对于李延庆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

    “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这是赵匡胤篡位成功后,用来评价王朴的话。

    赵匡胤事后认为,若是王朴还活着,自己是绝无可能篡权成功的。

    因为王朴忠于郭荣,同时对于武将的监察特别的严格,武将稍有违反律令,就会受到王朴的打压。

    在李延庆的记忆中,王朴死于显德六年的四月,当时王朴担任的职位正是枢密使。

    因为王朴的突然猝死,郭荣不得不重新启用魏仁浦担任枢密使,两个月后郭荣离世,八个月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位成功。

    王朴是郭荣的智囊,依照李延庆所读的史书,郭荣的一切战略规划,都是王朴提出来的。

    甚至宋朝初期统一天下的战略,也是按照王朴的《平边策》而来。

    李延庆读过这篇《平边策》,虽然按照历史,这篇文章应该会在半年后才由王朴呈给郭荣。

    这篇文章的大意就是,统一天下要先弱后强,先近后远,所以要先统一南方的各个弱小政权,最后再和契丹决战。

    李延庆虽然只记得大意,但靠着自己此时的文字水平,写一篇差不多的出来也是毫无压力的。

    在李延庆心中,所谓平边策,其实就是郭荣和他的智囊团共同拟定的战略规划,只不过是借了王朴的口说出来罢了。

    但不可否认,王朴对于后周朝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他是郭荣平衡朝堂的最关键棋子,只有他坐镇枢密院,朝堂才会平衡,郭荣才能安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朴在不远的未来,也是李延庆的敌人,王朴是一切暗中谋划周朝江山的野心家的死敌。

    “按照历史,王朴和郭荣都只有四年多的寿命了,无论是我,还是赵匡胤,都只能在他们死后才敢有所谋划,现在我能做的唯有暗中积蓄力量。”

    李延庆漫步在院中,脚下黄色的枯叶发出咔擦咔擦的细碎声响。

    不出意外,等到明年开年,李延庆就将获得荫补的官职,拥有八品的武职。

    到二月份李延庆就将进入开封的国子监的律科就读,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参加明法科的考试,若是考中,就可转为八品的文职。

    明法科在这个时代确实不难,既不考诗赋,也不考策论,主要的考题是八十道“帖”。

    “帖”就是默写,考试时会给出一段文字的头和尾,默写出中间空缺的部分即可。

    考察的范围仅仅是此时的律令和几本儒家的经典。

    此时不比和平时代的宋明清,能读书的人是很少的,社会上的识字率连百分之一都没有。

    所以此时科举考试的难度,除了进士科外,其他的几科可以说是并无多少难度,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考上。

    作为穿越者,经历过后世高考锤炼的李延庆,自认为论死记硬背,这个时代自己是难有对手的,更何况自己早已将要考的几本儒家经典烂熟于心。

    只要进入国子监学习一年律法,拿个及格是没有多少问题的。

    届时李延庆年满十七,虚岁十八,正是为官的最低年限,八品的文官,都能当一州的推官,主管一州的刑名了。

    李延庆认为,进入官场为官,更细致地了解这个国家的庙堂和江湖,对于达成自己的目标是必不可缺的一环。

    军中有父亲李重进在,自己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笼络一些文官,为以后举事积蓄实力。

    所以李延庆现在只需按部就班,同时暗中将乌衣台建设好即可,宋州现在这趟浑水,李延庆肯定是不打算蹚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