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78章 最后的逆袭3(第2/4页)  民国之钢铁狂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须杀透重重防线,这是一难,等于封死了德国6军的打击可能。

    其次是,大炮的外面做了一个巨大如楼房的保护壳,装甲厚度过战列舰,除非用专门的重串联破甲弹,或者同等口径的战列舰主炮抵近直射,否则别想轻易打穿!这就基本防住了远程打过来的炮弹,或者天空中投下的炸弹。

    再者,炮车四周有大量石头楼房的阻隔,让低伸弹道的炮弹根本打不过来,且车体也做了一定的伪装,还能经常的沿着铁轨移动,想要精确命中,更难!

    最后就是,朱可夫在列车炮的周围,精心构建了一个庞大的防空阵列!足足有上百门各种口径的高射炮、多联重机枪交错部署,织成多重火力网,覆盖1万米以下的各层空域。德军要想空中突袭杀过来攻击,难度不知一般的高!

    可以说,除非德国人有朱斌的巡航导弹,或者弹道导弹,高空激光制导导弹之类的玩意,否则想要摧毁这辆列车炮,难!太难!

    太过相信装甲集群突袭的德军,面对苏俄人不要命的群体动员,硬生生构建出来的足足三十公里的城外多重纵深防线,度快不起来不说,每一簇汇聚的装甲洪流刚刚停顿,立即就遭到了成百上千重炮的打击!

    战争初期,老毛子的大口径重炮数量严重不足,类似B-4这种2o3mm口径的先进重炮,连1oo门都凑不齐来,数量巨大的122mm榴弹炮,威力又不够,老旧古董152mm炮移动困难,精度差,部署不周详,也不好用。

    朱可夫干脆把大量的高射炮放平了,跟德国人的88mm炮一个用法。在阵地中前部四面部署,来了坦克就一顿猛轰!

    两个月里,德军多次动的坦克集群冲锋,都被泥泞的地形、宽阔的反坦克壕、数量众多的大炮,和时不时从侧面冲出来袭击的T34坦克群。给生生拖住,进展缓慢,一天推进不料1公里不说,每一步,都要丢下成千上万的士兵伤亡!

    虽然他们打死的苏军士兵平民更多,可这种交换比。对于进攻方的他们是极端不利的。尤其是闪电突袭无用了,一系列的6军计划被完全打乱,随着严寒的降临,麻烦大了!

    德国人的固执,又一次的导致失败!

    作为中央集群进攻主力的古德里安,与曼施坦因一样都过度迷信装甲集群的力量。从战争开始到现在,无往不利的攻击让他们产生了偏执的信心,以为一套战术可以包打天下,反而不能如隆美尔一般根据战场情况灵活应对,结果就是现在这样,进退两难!

    其实罗镇东代表的是中国方面的经验,类似苏俄人这种“结硬寨、打呆仗”的防御阵地战。要么直接以蛮力全面摧毁,要么就拼步兵数量,将笨重的装甲兵和炮兵作为辅助力量压阵,以数量巨大的步兵一层一层的争夺阵地,节节推进,控制好节奏,最终形成潮汐效应,彻底压垮对方的斗志。最后,再进行残酷的城市巷道攻防战!

    这种战术,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伤亡。度却不见得多慢,积小胜为大胜,层层稳健推进,战果巩固,军心一直保持高昂。压力始终在敌军一方。

    奈何希特勒早已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波澜,法国,荷兰,这些国家都是被闪电突袭给迅击败的,他完全忽视了苏俄那动辄数千公里起步的战略纵深,更没有考虑到气候地利的影响,以至于陷入今天尴尬的境地!

    每一次的巨炮震撼,意味着苏军的力量恢复一分。身在战场前沿的德军指挥官费尔多.冯.博克元帅焦头烂额,被希特勒多次呵斥之后,只得按照僵化的战术执行下去。

    倒是心急火燎的希特勒渴望迅攻下莫斯科,把手边能够动用的大杀器都拿出来,包括四辆古德里安指挥的p1ooo巨鼠,两辆装有28o毫米主炮的k5e列车炮,另外一门8oo毫米古斯塔夫级列车炮,也在往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