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9章 局中局,棋中棋(第1/4页)  崇祯十六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洪承畴曾混迹大明官场多年,从一个贫寒的市井子弟,靠着母亲卖着豆腐,一步一步通过科举这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残酷试炼,最终,鲤鱼跃龙门,更是一步一步的爬上了一方大员,朝廷重臣的这个位置。

    说实话,以洪承畴的聪明机智,丝毫不落于当世之任何人。

    很快,洪承畴就明白过来皇太极召见他的意思,对于皇太极而言,这朝中势力错杂万分,牵一发而动全身,就使自己心有疑惑,却又不敢真正的下定决心。

    他需要有个人给他答疑解惑,而自己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人选。

    自己作为明国曾经的重臣,如今的相城,在建奴中的地位,洪承畴比谁都清楚,自己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外援,自己曾经和建奴在松山大战,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自己也是最了解建奴的人,要知道对手往往可能要比自己更了解自己,而自己正是符合文皇太极的一切要求。

    洪承畴不由得自主嘲笑自己,没有想到这位帝王到现在还在施展帝王心术,想用这种办法使人于自己,让自己觉得这是施恩,果真是好手段。

    没有想到曾经挥洒数十万精兵,良将无数的总督干臣,而且如今却只能沦落到给人参议等闲杂事情,洪承畴终究还是整理整理仪表,换了换心情,乐呵呵地前往了殿中。

    很快不到一刻钟,诏见便结束了,洪承畴有些意犹未尽,却有些落寞,只得从殿中离开,路上遇到一些太监宫女,也都是没有对这位洪大人有着过分的尊重,洪承畴实在是有些郁闷。

    洪承畴带着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回到府中,借口要在书房读书屏退了下人,一人留在书房。

    在书房中洪承畴再也掩饰不住心中的惊骇,拿着笔的手也不断地颤着。

    今日的诏见,皇太极只问了一件事,就是昔日明国的嫡长子继承制到底是如何?

    洪承畴从那时便已经明白了,那些谣言根本就没有过去,而是真正的扎进了皇太极心里,这位最为多疑性残的帝王,终究是要在举起屠刀,只是这之前,问一问自己,这个所谓的明白人。

    洪承畴并没有隐瞒,而是仔细阐述了嫡长子继承制的意义,在没有嫡长子继承制之前,选择继承人往往会引发继承者内部之间的一场残酷的斗争。

    所以一场斗争下来,王朝往往元气大伤,很多时候只能覆灭。

    至于嫡长子继承制,这其实是一个多方妥协的产物,自大明朝尤为巩固。

    明朝有史以来就遵循的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条200多年来的铁律,没有一个皇帝可以打破,就是那万历神宗皇帝,也未能打破这条铁律。

    洪承畴仔细的阐述了当年一事,即便是一国之君的万历皇帝,在面对强大的文官压力之时,依旧是没有办法更换固有的继承太子而换成自己喜爱的三子,即便是几十年不上朝的斗争,最终也只能妥协于祖制和文官的压力之下。

    洪承畴太明白不过皇太极此话的意思,难道那几句谣言真的可能成真?皇太极难道真的就会不久而亡?真的是幼主登基。

    洪承畴的聪明才智不可能想不到,这位最终让太后下嫁的人定是多尔衮,只有这位十四爷,聪明王才有能力真正的把控这个朝廷,可以说它是除却皇太极以外,整个大清上层最有实力的一个人。

    别看他现在只是握着了两白旗,可洪承畴很清楚,多尔衮可实际上的力量,不知道不要比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要强上多少。

    洪承畴现如今已经明白自己无法回到大明了,现在自己只也只能在这众多选择之中寻找着一个更好的。

    这是一次真正的投机,政治投机,赢了,自己再次有了用武之力,成为真正的朝中重臣,有着话语权,甚至可能在上一步,做个权臣。

    可要是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