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笑话(第1/2页)  崇祯十六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宏明眯着眼睛,回忆脑子里关于这个死太监的过往。

    高起潜,太监。明代宦官很多都参与军事活动,在明末,高起潜被认为是最懂军事的,皇帝也很信用他。

    崇祯五年,命令他和他的同事吕直监督各将领的部队,到登州征讨孔有德。

    崇祯六年,班师回朝。当时农民起义军的势力发展得很快,崇祯帝命太监陈大全、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等为内中军,分别派入大帅曹文诏、左良玉、张应昌各个营,名为监军。

    在边境各镇的,全部命名为监视。高起潜被分配监视宁远、锦州各部队。后来这些太监多数都是侵吞克扣军用物资,而面对敌人则往往带着精兵率先逃跑;各将领亦感到受他们的监督是一种耻辱,因此全都没有功劳。

    崇祯八年,把派到各镇的宦官全部撤回,只有高起潜仍然照旧监视。

    崇祯九年七月,再次派遣太监李国辅、许进忠等分守紫荆、倒马各关,孙惟武、刘元斌防守马水河。

    当时兵部尚书张凤翼外出指挥增援军队,宣府、大同总督梁廷栋亦领兵南下,并特别命令高起潜为总监,给他三万金,一千个赏功牌;由司礼太监张云汉、韩赞周辅助他。但是高起潜并没有真正打过一仗,只是把死人的头割下来冒认功劳罢了。

    十年,高起潜到各部队检阅,命令监司以下的人员对他都要行军礼。永平道刘景耀、关内道杨于国上疏争辩,都被革职[1]。

    崇祯十一年冬,清兵大蹂畿辅,连下四十三城。高起潜拥重兵驻扎在临清,按兵不动。清兵逼近京城,崇祯帝召兵部左侍郎卢象升入卫。当时卢象升父亲去世,崇祯帝不准奔丧,提升他为兵部尚书,赐给尚方剑,让他总督各路援兵。

    但是,另一兵部尚书杨嗣昌和高起潜却主张议和,所以对卢象升处处阻挠,以致卢象升虽名为总督各路兵马,实际上能调度的不到两万人。

    十二月,卢象升进兵巨鹿贾庄,高起潜拥重兵在鸡泽,两地相距只有五十里,卢象升派人前往求援,高起潜置之不理。卢象升部炮已用尽,箭亦射完,以致全军覆没。卢象升斩杀数十人,身中四箭三刀而死。高起潜听说战败,仓皇逃跑,一点不提卢象升战死的情况。

    次年,清兵南下入山东,攻破济南,俘明德王朱由枢。然后清兵由山东回师出塞,明军皆尾随不敢击,这次出塞,清兵俘汉人四十六万余,获白金百余万,满载而归。

    崇祯帝提升孙传庭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卢象升总督各路军马。但孙传庭与杨嗣昌、高起潜意见亦不一,以至崇祯帝降旨责备他,他率部到了京师外面,都不准他进入。

    刘宏明继续加火到:“陛下,崇祯十七年,陛下再命高起潜监视宁、前各部队,但高起潜在前往的途中,弃关逃走。

    南明时,福王朱由崧召高起潜为京营提督。后来高起潜亦投降了清朝。

    况且陛下,高起潜这厮不知道为辽西军阀吴三桂他们打过多少掩护,说过多少好话。

    陛下想想,高起潜在关宁军中监军多年,定会有些微信,传闻他还认吴三桂为义子。

    倘若高起潜忠于王事,及时带关宁军增援京师,甲申之变就不会发生啊。”

    王承恩心中一突突,这甲申之变就是皇爷心中的魔障一般,刘宏明这般一说,高起潜怕是要不得好死了。

    果然,崇祯皇帝已经直喘粗气,咬牙切齿道:“狗阉人,枉朕还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忠臣懂兵,朕真是吓了眼了。

    大伴,等高起潜那条老狗一旦回到京师,立刻带到朕的面前,朕,要亲自问问这条死狗。

    还有杨嗣昌,这个老匹夫,亏的朕这般信他想不到啊,想不到啊……

    就算他死了,也这要为卢爱卿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