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7章 殿试(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月初,大华第一次科举的最后一场,殿试在皇城内的保和殿开考。

    殿试和以前的几次考试有所不同,殿试只考一科,那就是策论。

    来前参加考试的也没有三百人,之前录取的那些贡生当中,一些特殊人才已经被直接授官,无需再参加殿试。

    大华在很多方面都和以前不一样,这个大华人都差不多已经习惯了。

    参与殿试的只有两百三十多人,竞争倒是小了些。

    殿试一共有五题,经济、军事、民生、吏治、教育各一道,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为主考,其他四题为辅考。

    最后统计成绩的时候,主考成绩最重要,要是主考的成绩差不多,则再看辅考的成绩。

    吴长庆设计这种评分标准目的也很简单,他需要专业性强的人才。

    每个领域八十分的人,就是不如单科九十五分以上的人,这是吴长庆的观点。

    但是,因为这些都是帝国最顶尖的人才,知识面也一定要广,所以不能只考一个方面。其他方面不需要他们精通,但至少也要及格。

    要是其他方面有极大的缺陷,这种人也注定是不堪重用。

    面对这种新颖的规矩,考生有人欢喜有人愁。

    不过,他们都猜测的出朝廷的用意,这是根据他们的主考成绩来选择做官的方向。

    答经济问题的,自然是去商部或者工部。答教育问题的,自然是礼部。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选择主考的题目很重要。

    不能因为擅长哪一题就选择哪一题,还要考虑自己的喜好。

    甚至,有的人还会考虑各部门的竞争程度,像工部,商部和吏部的竞争肯定最大,更难考。

    选择冷门点的兵部,说不定还更容易出头。

    总之,不同的人,就会有着各自不同的选择。

    殿试一天就结束,很快。

    不过批改试卷的时间却用了很长,毕竟这是最后的一次审核,给分的时候需要非常慎重。

    很多卷子,都需要两个或者几个官员一起商议着给分。

    毕竟,策论这东西不像是数理化有固定答案。

    甚至,有些题目,就连改卷的官员,其实也不知道该如何解答。

    都是些当前大华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是他们有绝妙的办法,早就向吴长庆献计邀功了。

    一些考生的答案,连考官都想不到,直呼精彩。

    历时七八天,考卷终于批改完。

    六月八日,考生齐聚保和殿,等待成绩公布。

    “皇上驾到。”

    随着一声高呼,众考生连忙行礼。

    不是跪拜礼,大华的规矩一般不需要跪拜,只需要鞠躬低头即可。

    只有重大的祭祀,庆典,朝议等时候需要跪拜,其他时候都不需要。

    这也算是吴长庆给官员们的一点恩赐,让他们在绝大部分的时候,都能保留尊严。

    至于当众脱大臣裤子打屁股这种事,在大华更是没有。

    凡是犯了事的人,一律贬值即可,没必要羞辱对方。

    吴长庆坐到龙椅上,先简单的说了两句:“考试的成绩虽然出来了,但是这不代表什么。纸面上的学问,和实际做官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会有些不同。

    我向来都是注重于实际能力,哪怕现在考的不好,起点稍微低一点,但在以后实际工作表现出色,以后一样可以被委以重任。反之,现在考得好,但是为人古板,不懂变通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到将来也要被淘汰。”

    他说完后,冯得宝开始宣读成绩。

    第55名到232名都是三甲进士,不会当场授官,需要去吏部,由吏部决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