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6章 对外政策(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吴长庆想了很久,最后决定在对外民族问题上,采用印度的种姓制度。

    没办法,他必须要保证中华民族的高贵性。

    如何凸显其高贵,当然就是需要其他民族来衬托。

    一个人的幸福,需要靠对比才能产生。

    哪怕他月收入只有一千,但只要其他人只有一百,那么他都能感到极大的幸福。

    如果别人月收入都是十万,哪怕他月收入高达一万,都会活得很郁闷。

    优越感也是如此,需要有对比,有衬托才行。

    如果大家都是一样的平等,那么哪来的优越感呢?

    所以,大华民族,绝不能与其他民族平等。

    优越感这玩意,也不是浮云,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属性。

    国民的优越感越强,对朝廷的认可度就越高,向心力就越强,统治成本就越低。

    反之,要是国民都自卑,向往外国,那就麻烦了,必然会导致人才流失等一系列问题。

    虽然,这些都影响不了国本,但有民族优越感,要远比崇拜外国文化好。

    这也是吴长庆为什么决定采用种姓这种后世被诟病的制度。

    不管这种制度被如何诟病,但这种制度伤害的都是那些低种姓族群。高种姓的阶层,始终都是受益者。

    而在吴长庆的规划中,大华民族,自然是唯一的高种姓。

    这个大华民族,大致上包括后世的五十六个民族。

    只能做到大致上,虽然吴长庆也很想直接把后世的五十六个民族统称为大华民族。

    但是,凡事都需要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

    少数一两个在外貌上和汉人有着极大差异的民族,他若是非要列为大华民族,恐怕群臣都无法理解。

    大致上把后世的五十六个民族列为一等民族,而朝鲜,扶桑,安南,波斯等这些外貌上和汉人差不多的人,则是列为二等。

    西洋人虽然外貌有差异,但是在审美方面还有共同点,东欧的美眉长得也挺好看的。

    他们可以列为三等,至于最后第四等的,自然是非洲的原始人。

    那里现在简直就跟还是遗落的世界一样,没有文明,都是些原始部落。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符合大华的审美。

    吴长庆身为一个后世人,当然也支持人人平等这种理念。

    但那是将来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在当前这个时代肯定是行不通,必须要划分等级。

    否则的话,整个大华的百姓说不定都会造反推翻他。

    “什么,你说那种黑乎乎的人和我们平等?我干你丫的,你才去和他们平等,我才不会和他们平等呢。”

    这个,绝对是这个时代大华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没有遭遇过洋人入侵的历史,大华人还有着天朝上国的优越感。看朝鲜和扶桑人都跟看蛮夷一样,更别说是非洲那种连文字都没有的地方。

    大华都还没统一,连如何统治全球都考虑了。

    想到这,吴长庆都觉得有些好笑。

    随后,他提笔开始制定外族蛮夷入籍的规定。

    首先,最后一等的永远不准入籍,更不准四等人和一等人通婚,这个当前大华民众绝对会鼓掌支持。

    第三等的,则是需要为大华做出重大贡献的才能被允许入籍。

    这个重大贡献包括发明创造,创造利润,捐献巨额财产等。

    要是现在魏向华直接捐个一百万元,那么吴长庆二话不说就给他一张身份证。

    至于第二等的人要入籍,则要简单点。

    也是要为大华做出贡献,但要求没有那么高,捐个十万元。

    单单就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