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4、第24章 如痴如狂(第3/6页)  我在诏狱看大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用服役了而已。

    “贯”者,“乡贯”也,就是户役所在地,通常就是出生地,或者是服役所在地。

    明代,或者说古代王朝,基本不允许人民在土地上随意流转。商人要外出,举子要考试,都必须办理路引。

    如果没有路引,逃脱乡贯,或从事不符合本籍的职业,那就是“流民”,按照大明律,要押赴原籍州县复业。

    虽然建立了里甲制度,和黄册制度,但是流民的问题从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甚至在明朝中后期愈演愈烈。

    流民们通过变更户籍,依附大家族,寺庙的方法,在新的地方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而在黄册库,在州府衙门的典籍上,他们或是不存在,或是失踪已久。

    这些捉摸不定的人口,就像是幽灵一样,散布在大明的土地上,成为皇朝的威胁和软肋。

    杨休羡当然不知道大明朝哪天会因为流民问题,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就目前而言,单是京都周围的流民已经够让他操心了。

    这几年,北直隶地区“映射土地”的情况和逃籍避税的流民越来越多,一边是顺天府和户部收不上税,另一边是寺庙道观根本不纳税。已经对京师隐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皇上迟早要下手整治。

    说到底,兼并土地也好,百姓逃税也好,归根到底就是流民问题。

    而收留流民的最多的——就是寺庙。

    若是只收容几个流民也就罢了,官府也不会过问,毕竟早就蔚然成风,管也管不过来。

    然而上百个人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这广济寺和内皇城就隔着一个庆安坊,是站在皇宫西边角楼上都能看到的地界。

    这样的“天子脚下”,藏着差不多一个营的“黑户”是何等让人毛骨悚然的情况。

    事情已经严重到必须上报给陛下的程度了。

    “万千户啊,万千户……怎么你随随便便插手一个案子,后边就能扯出那么大的动静呢?”

    饶是服侍了两朝帝王,在锦衣卫干了十年的杨休羡,都不曾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经历那么多大案子。

    杨休羡隐隐记得,那些腐儒书生们曾经提过,说赵家的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是天生当皇帝的料。

    难道我们的万千户,是“除了做饭,百事不会,只会干锦衣卫”,是天生当锦衣卫的料不成?

    ————————————————

    “阿嚏!”

    这边刚听完了邱子晋同学对白莲教的描述,万达突然感觉背后一凉,重重地打了一个喷嚏。

    “大人,听明白了么?”

    邱子晋怎么感觉眼前这万大人一边听一边翻着白眼,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呢。

    那可是白莲教啊,我的万大人!

    “懂了,懂了。多简单的事儿,被你说的那么复杂。”

    万达抹了一把脸。

    看把这小邱给激动的,都把唾沫星子喷到他脸上了。

    “什么弥勒降世,无生老母,真空……真空家园?啧啧,我还真空牛奶呢。”

    万达不屑地说,“你就说它是个邪-教不就好了,说那么多我听不懂的干嘛。”

    “整个锦衣卫上下,除了你,谁都懂。”

    邱子晋很铁不成钢地咬牙。

    邪-教嘛!以前上辈子万达居住的小区啊,读书的时候,学校的宣传栏上啊,都有普及过相关常识的嘛。

    骗财,骗色,骗命,还有鼓动造反,别管它叫什么,总不过就这些套路。

    普通人信了之后,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坐牢吃枪-子儿。

    防火,防盗,防邪-教,这点觉悟,本人还是有的。

    再说了,老子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