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四十八章攻心(第1/3页)  明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多尔衮站在城墙上,默默的看着明军军营升起来的炊烟,他的脸色比起一个多月前来好了许多,虽然还很清瘦,只是脸上有红润之色,也不会动不动就咳嗽,走路呼呼生风,皇父摄政王恢复了健康,对于清军的文臣武将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喜事,至于一般的士兵,他们根本不知道大清的皇父摄政王生过重病。

    城墙离明军大营差不多有二十里了,从这里当然闻不到明军饭菜的香味,对于明军的伙食,多尔衮初次听到部下回报时还以为部下说谎,哪有可能普通士兵也能每天大鱼大肉的道理,为止,他还数次到前线视察过,也闻到空气中飘来的鱼肉香时才相信了部下所言。

    当时多尔衮大为震惊,他这才体会到南明的国力是何等强盛,内心甚至为之动摇,自己选择在天津与明军作战是不是错了,不过,多尔衮马上从这种失败中的负面情绪中摆脱出来,父汗起兵时,比起大明来说实力相差更是悬殊,父汗却能屡次战胜优势的明军,假如单凭国力强就能获胜的话,就没有现在的大清了。

    比起父兄两代来,自己现在无疑要强盛许多,明朝一向国强军弱,他们的国力不能完全转化成军力,南明的国力越强,等到满人占领中原后,满人的日子就过得越好,可是面对铁桶一样的明军,要想击败却不是一件简单之事。

    “希福,现在我军的军粮尚可以维持多久?”

    “回皇父摄政王,还可以维持半月左右。”希福回道。军粮一直是军队最重要的物资,只是军需官的地位却不高,希福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负参赞督运粮草,可见多尔衮对于粮草的重视。

    “半个月。”多尔衮不由叹了一声,半个月的时间不可能就找到机会将明军击溃,必需抓紧时间将第二批粮草运过来,否则到时大军就要不战而溃,想想明军可以大鱼大肉,自己却只有半个月的军粮,这种实力的差距让多尔衮感受更深:“马上催促京城运输军粮过来。”

    “遵令,皇父摄政王放心,第二批军粮十天内就可以运到,至于第三批军粮,等到收割夏粮后,到时朝廷每亩多收一斗,军粮维持三个月没有问题。”

    多尔衮点了点头,他不去想朝廷若是多收一斗,有多少人因此会食不裹腹,“汉人用镰刀收割庄稼,我们用刀剑收割庄稼。”这是父亲从小灌输给他的信念,可是单用刀剑收割庄稼也并非稳妥,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何况汉人并非没有忠臣良将,纵观历史,那些想用刀剑一直收割汉人庄稼的民族都已烟消云散了,唯有汉人还留在这片土地上。

    他是睿亲王,大清独一无二的睿亲王,不会满足于用刀剑来收割庄稼,而是要给满人找到永远的铁杆庄稼,三个月,有三个月的时间,自己一定可以将下面的伪明皇帝击败,多尔衮重新充满了信心。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后面传来,一名戈什哈手中捏着一封火漆封住的书信来到多尔衮身后,道:“报,皇父摄政王,京城发来紧急书信。”

    听到有紧急书信,随着多尔衮身边的舒克萨哈、希福、遏必隆等人都紧张起来,皇上虽然只有十二岁,可是已经数次流露出对多尔衮的不满,如今皇父摄政王领兵在外,千万不能乱。

    多尔衮淡然的接过书信,他不相信京城会有什么事对他有威胁,福临虽然几次对他无礼,他只当成小孩子的叛逆而已,就算这个小孩子对自己当真不满,以皇太后的智慧,哪怕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在这个时候也断然不会扯自己的后腿。

    不过,将信看完,多尔衮的脸色还是变了数变,半响,脸色才恢复正常,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明军攻占山海关的事还是泄露了,泄露的原因很简单,在殷洪盛和孙克咸两人占领山海关十余日后,真正的的范氏货行的商队来到了山海关,随同范氏货行同行的还有一队押解犯人到满州的旗兵,明军将范代货行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