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1章 我常常因不够变态而格格不入…(第1/3页)  伪装成隐士高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醉解千愁

    烈酒一旦喝上头,陌生的隔阂都没有了,眼前是“大人先生”的逍遥世界。

    说到竹林七贤,就不得不提到酒。七个人的酒量有好有差,平时相聚一处,纵山水田园,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想怎么喝就怎么喝。

    曹cāo)虽然下过酒令,但是从士族到平民,都没有真正过酒。从古到今,酒都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道具角色。

    文人雅士聚会时喝酒是司空见惯的事,而竹林七贤对酒绝对不是简单的喜好,简直是痴如狂。

    史书记载“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

    当然,此时竹林聚会,这里又多加了一个培风,还有化“卖酒娘子”的鱼幼薇。

    竹林风声入耳,培风把药篓中特意准备的现代佳酿摆在木桌上,玻璃酒杯不够,就拿瓷碗来凑。

    酒到酣处,众人皆放浪形骸。

    培风能看出来,竹林七贤里,酒鬼刘伶嗜酒如命,称得上是惊世骇俗。“止则cāo)卮执觚,动则契盍提壶”,今天这一顿酒大杯小盅,是来者不拒。

    刘伶绝对是七个人中最能喝、最疯狂的,他后面拎锄的仆人都换了好几拨了;

    七贤之一的山涛喝酒八斗即醉,过了八斗就不再饮,自制力极强;

    年纪最小的王戎可以像阮籍一样狂饮,也可以像山涛一样有节制。

    阮籍可是听闻步兵营中藏了三百斛好酒,于是主动求来了步兵校尉当,只为满足饮酒的好;

    要知道,路人皆知其心的司马昭想和阮家通婚,阮籍竟然连醉六十天,才躲了过去;

    至于两人合称“大小阮”之一的侄子阮咸,有次参加聚会时甚至与猪同饮,可见也是个酒鬼;

    “半醉半醒”的嵇康则借酒消极避世,唯独向秀最不善饮酒,是竹林七贤中的一股真正的清流;

    竹林七贤不拘礼法,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培风听完他们讲解才知道,在这时,名教就是礼法,是以“正名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对民众思想行为而设置的一整规范。

    “服散”

    随着嵇康一声令下,竹林七贤酒后开始了嗑五石散,培风当场就拒绝了。

    因为“五石散”这种和现代都市的毒品没什么区别。

    “行散很舒服的,要不要试一试”王戎像献宝一样怂恿道,遭到培风拒绝后,顿时有些恼怒。

    于是,培风用美酒与竹林七贤铸就的美好关系再次竖起了一道隔阂墙。

    就连刘伶都有些诧异,才知道培风这人竟是不服散的。

    现在,服五石散可是名士高人的时尚好。

    若有幸穿越到魏晋,眼见某人衣不蔽体,脚上蹬双木屐,手中提个酒瓶,一路拔足狂奔这人八成刚吸完五石散,这可是培风亲眼所见。

    其实,五石散的开创者何晏才刚去世十三年。何晏正是三国时那位著名的大将军何进之孙,何晏娶了曹cāo)之女为妻,是曹cāo)的女婿。

    何晏长得面如冠玉、风流倜傥,留下了“傅粉何郎”的成语。他出道比“竹林七贤”要早,大力倡导玄学,其实就是打嘴炮,只不过谈的比较有学问,甚至与当世的王弼、夏侯玄等人开创了一个清谈、玄学的“正始之音”。

    何晏这样一个颜值偶像派率先吃食五石散,世人自然争相模仿,引发时尚风潮。

    但培风自家人知自家事。

    他是个中医,后世隋唐时期五石散的断绝正是师父孙思邈一手取缔的,大肆宣扬五石散的危害。

    培风当初在大唐和师父游方行医的时候还亲自参与、销毁过五石散,最终才使其销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