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0章 竹林七贤与培风(第1/3页)  伪装成隐士高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山阳城郭,云台山上。

    培风背着药篓,鱼玄机抱着小白大人,坐在鹿车上的刘伶在前方指路,一路往山行。

    风景秀丽的百家岩,北山别院附近,苍翠竹林一片片,风声过处,哗啦作响。

    这里就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隐居的地方!

    “七贤之首”的嵇康娶了曹操的孙女,作为曹魏王室的孙女婿,曾官拜中散大夫,是真正的名门望族,可不是都市里慕容家等名不准言不顺的现代世家所能比拟的。

    培风刚到竹林附近时,就听到一阵阵悠扬琴声和琵琶声从竹林里间传来,清啸声不绝于耳。

    “看来诸贤兄弟正酣饮,我们来的正当时!”

    刘伶微微一笑,边向培风介绍云台美景和隐士贤者……

    此时,竹林内,呈现培风眼前的仿佛是一方动态的古风隐士画卷。

    以嵇康为首的“魏晋风骨”的隐士高人,现正在竹林里酣饮高歌、纵论天下、谈玄说虚。

    一个豁达豪情的中年男子衣带当风,独占c位。此时他正在抚琴,微微扬头举眉,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神情,给人一种旁若无人之感。

    培风闲暇时已经养成了看史书的好习惯。据文献记载,嵇康“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且常“弹琴咏诗,自足于怀”。嵇康作为“七贤”之首,是一个豁达而有文采的人物。

    抚琴的嵇康右侧,是“嗜酒能啸”的阮籍,刘伶边走边向培风介绍道,阮籍是一个不拘小节“猖狂”的人,尤其喜好长啸。

    就像现在他正把手指放在嘴里,侧身用口作长啸之状,很显然一幅嗫嚅忘形的样子。竹林隐士中,有“嵇琴阮啸”之说。

    阮籍身边拨弄琵琶的正是阮咸,是他的亲侄子,也是竹林隐士之一。阮咸通音律,尤其擅长弹琵琶,此时阮咸挽袖拨阮,正完全沉浸在音乐的竹林中。

    不过阮咸抱着的琵琶着实有些古怪,下面琵琶的“肚子”比较圆润,脖颈比较长。

    刘伶介绍说小阮此刻正在弹的乐器为月琴,是他自己亲手改造的。

    此时,阮咸弹出的曲调抑扬顿挫,倒是和嵇康的琴曲应和着,很有韵律。

    还有嵇康左侧的“长者”山涛,他作为竹林七贤文会的提倡和组织者,年岁相对较长。

    此时山涛正饮酒,不过刘伶自豪说道,山涛兄长“饮酒至八斗方醉”,但他很有原则最多只喝八斗,多一分都不沾。

    此时,竹林中山涛手执一酒碗,看起来也是一个嗜酒如命的翩翩文士;

    竹林中,还有一个握着简牍、闭目倚树的男人,名为向秀,是个真正的道学家,面树只是在对玄理进行深思,解疑答惑。

    手中的简牍已经半散开,可见日常摸索的比较长,此年代“洛阳纸贵”还在酝酿,竹简、纸张、丝帛并存于世。

    竹简算是公文书籍正统的书写载具,先前酒馆里培风上纸研磨《酒德颂》都算是比较奢侈的。

    “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秀乃为之隐解,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这是刘伶对贤弟向秀的介绍。

    最后一个竹林隐士中年龄最小的是王戎,在七贤中最为人直率,不修威仪。此时他正手舞如意,并配以钱箱、赤腿,姿态懒散悠闲,自得其乐。

    其他人培风只是耳熟,不过培风倒知道王戎的“神童大名”,他虽小小年纪与其他六位算是忘年交,但应该算是竹林七贤中最“俗不可耐”的堕落隐士,一个“卖梨去掉核”的吝啬鬼。

    培风知道,魏晋门阀中最出名的莫过王谢,王戎就是王家人。这王戎打小聪明,有个儿童故事说小朋友们都抢路边的李子,只有一个人不去。

    别人问他,他说,路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