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83章 吸收养分(第3/3页)  重生明星音乐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后,王昌龄诗情景妙合,意与境浑。这也是因为王昌龄去过边塞,真正看到了边塞的大漠、雄关、孤城、长云、雪山、烽火、羌笛等景象,因而在他的边塞诗中,组成了一幅非常壮美的自然景物的群体图。这些意象的上面附着了边塞将士的情与意,是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物,即自然的物与将士的情两相交触,诗人还借助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构成了王昌龄边塞诗的情景妙合,意与境浑的艺术境界。他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这既是传统文化中特别精华的一部分,也是非常值得秦放歌学习的地方。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唐代的时候,诗歌和音乐也是从来不分家的,醉酒狂歌也是最普遍不过的现象。

    再有,王昌龄诗内容简洁、明快、含蓄,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成就。王昌龄的边塞诗,非常讲究语言的精炼,真正做到了言均意足,意蕴无穷。或简洁、或明快、或含蓄,让读者回味无穷。另外,王昌龄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对每一句都精心地加以处理,没有闲笔,绝句的起句往往是骤响易彻,以雷鸣般的声势打开一个局面,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大漠风尘日色昏”、“青海长云暗雪山”、“琵琶起舞换新声”等等,都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不过最妙的地方还不在于起句,而是在第三句。绝句一般的都要在第三句另辟新境,翻出新意,所以首二句要平缓些才便于翻上一层。王昌龄调既已高险,还能在第三句上就势一振,把思想感情再深入一步,他高超的艺术技巧也显露无遗。

    这也秦放歌创作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也从中体会到艺术的无穷魅力,他就是善于学习的人,在深入理解了王昌龄的思想诗作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后。再结合他自己去丝绸之路的亲身经历,最后创作出从军行这样气势宏伟,格局庞大,意蕴悠长的二胡协奏曲来。

    钱淑媛她们自然有把这首二胡协奏曲拿去给各自的教授过目,并求分析和指导,也是因为秦放歌这家伙时间紧张,而且很多时候,他这个原作者并不愿意讲得特别清楚透明。倒也不是他故意保持神秘感,来音乐,很多时候都讲究只能意味不能言传。而且,音乐的这种程度,比诗歌文章更甚,完全讲明白的话,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钱淑媛黄静她们都懂这点,民乐系的教授们对此也更明白不过,此前他的那些协奏曲他们都看过。他们也都对此给出了特别高的评价,夸秦放歌从传统文化吸收养分,真正做到了继承和发展。还有教授他的音乐充满着奇异的张力和瑰丽无比的想象力,也让人特别有代入感,音乐一起,仿佛就已经置身边塞,感受千之前的盛唐景象。

    秦放歌听了她们的转述后,对此还是挺满足的,而且他的标准也挺低的,“只要大家不骂我糟蹋传统文化就行,曲子我已经写好了,就要看你们演奏时候的表现了”

    钱淑媛黄静她们都点头,为这首曲子,她们也都准备了很久,这也才刚刚开始练习。钱淑媛也她老师让她不要光练技术,要结合场景,融入更多的情感在其中。这对她来,考验确实挺大的,就算不谈感情,光是把二胡独奏部分完整的演奏下来,都需要几个月的苦练才行。

    章完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