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白塔(第1/4页)  山河入琼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侍女此言差矣。许砚之下午时往城里会一个朋友不假,然他走到半路,听闻此友人早已回了家,而一个身着重甲的皇家亲拦了他的路。

    那人说,明山寺里有人想同他一叙,那人腰上挂着九龙白玉佩,恰好同他同龄。

    他于是便饿着肚子在明山寺的讲经堂里跪了整整一夜。

    桐州地处平原,城外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当许砚之往明山寺去的时候,春耕陆陆续续已经开始,农者插秧的背影亦被渡上了一层薄红。

    明山寺佛塔的历史甚长,有人甚至将其追溯到了南朝晚期。此实心覆钵式塔,圆底,圆钵,十三层相天,华盖上坠着金流苏,据传里头曾供奉过南朝高僧仲灵的舍利子。

    后来胡军南下,一场战乱将桐州百里外的麦田都烧成了灰,那舍利子也自然不翼而飞。

    现在这塔中空无一物,依白塔而建的明山寺是个小寺。桐州百姓礼佛都喜欢往北走,一来二去,明山寺的香火冷清,一座孤零零的空腹白塔倒显得分外萧索。

    寺中殿门大开,西侧讲经堂大门紧锁,门口还站了两个带刀侍卫。

    实则明山寺里前前后后一共站了十二个侍卫,有人在明处,有人在暗处,众人都死盯着那扇紧锁的门,连寺里住持都只得乖乖站在门外面默念阿弥陀佛。

    讲经堂的龙涎香燃得正旺。许砚之在冰冷的地砖上跪得腿脚发软,饿得头晕脑胀。

    长长的帷幔将巨大的菩萨象遮了,金刚怒目,愈显狰狞。

    他方才一来便被人差到此处候着,这里没有桌没有凳,只有两个脏兮兮的蒲团。他往那蒲团上一跪,便又有亲卫关了讲经堂的门。

    门里甚黑,燃着香,他来时眼尖,恰瞥见了侍卫右手侧的刀。并州货,削铁如泥,十分贵重。能在这小小桐州城带着这把长刀来去无忌之人一只手数不出几个。

    这人来自京师。

    桐州城里只有一个人来自京师还没来得及走。许砚之一念至此,便是再饿再累也实在没胆子站起来。

    天边曙色渐开的时候,讲经堂的门外来了两个人。

    一人垂手而立,身着长长的斗篷,斗篷遮了他的半边脸,露出的那半边脸高鼻深目,看着不似中原人。另一人轻摇折扇,双眼皮,浓眉大眼,一身明黄,腰间还挂了个九龙云纹佩。

    这人便是京师滞留在桐州的皇亲国戚,庆王赵桓。

    “殿下可是饿了?”

    住持大着胆问了一声,摇扇之人亲厚一笑,道:“早闻此地素斋有名,劳烦大师。”

    此人便是庆王赵桓,那个被洛云川曾预言过的、“其魂魄已然归了长河”的赵桓。

    “殿下请。”

    住持暗自捏了一把汗。赵桓走了两步,脚步一顿,道:“许小公子若是饿了,就把他叫过来一起吃罢。一大早上不吃东西人容易发晕。”

    许砚之确实饿,饿得四肢发麻,脑袋发晕。待庆王在食堂里喝了三盏茶之后,亲卫才掐着点将险些饿晕了的许砚之驾到了赵桓的跟前。

    斋菜恰好端了上来,一桌饭香,白米如霜,小油菜嫩得能滴出水。许砚之暗瞥了一眼一桌饭,又瞥了一眼笑得亲厚敦实的赵桓,忽地又不饿了。

    “草民见过殿下。”

    他这一跪跪得十分板正,赵桓见之好笑,忙假意摆了摆手,道:“别客气,本王找你来是想听你讲一讲这桐州的风土人情。”

    满面春风的王孙扒了一口饭,夹了一口菜,吃相甚是随和,观之不像皇家之人。

    许砚之挺直腰咽了口口水,心道,被四个玄甲亲卫盯着吃饭还能吃这般香,你们皇室之人果然非寻常人能比。

    赵桓恍然大悟似地一拍手,道:“你还没吃东西吧?来,一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