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6章 第 166 章(第3/8页)  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个设定,假定出各种不同程度的水患与积水情况了。

    三天时间考五道题,每题需得面面俱到,所以一拿到考题就马上动手的考生几乎是没有的。纵使有草稿纸,但也很少有考生会随意在上头涂画。

    墨珣寻思着,这道水患题大概就是这第三场考试的重点了,便在上头多花了些时间,将自己能考虑到的点都尽量标出来。针对不同程度的水患,处理方案自是不同的。墨珣将积水程度分为三种,即轻,中,重。从时间上来看,解决方法就有拦,排,泄。排洪、泄洪在不同地方也有不同方法引水入湖,引湖入江,引江入海等等。拦洪则有度地置闸,筑沙洲圩、濒江堤岸2。

    题目又没有说明需要考虑经费,墨珣自然是以最优方案来解决,他甚至连定期修复和日常维护都一并写了进去。

    待他仔细检查,并无错漏之后,方才将答案誊抄到卷子上。

    因为第一题是大题,墨珣耗费了不少的时间,等做到了第二题“如果要打仗,怎么才能不耽误农时”,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了吴兢所撰贞观政要中一句“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3”。

    就墨珣看来,自然是不打仗最不耽误农时,但显然这个答案并不合适。

    发动战争必定要征收青壮年,而这些人也正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税收是国家主要的财政来源,而国家的建设基本都是靠百姓服兵役、劳役。如果真要打仗,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轻徭薄赋。

    农耕的基础就是田地,既然战争需要百姓出力,那么国家在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这点上就该做好。

    在军事上,可以试着农兵分离。在服兵役的基础上,征收专门的士兵对应战时所需。

    说来说去还是钱。

    有钱就想着对外扩张;没钱的就光脚不怕穿鞋的,左不过是个死,要么饿死要么战死。

    策论题不怕天马行空,就怕不能自圆其说。只要能答到把阅卷者一并绕进去,或者让对方觉得有点可辩,那基本就成了

    “有点可辩”与那种“无稽之谈”不同有的卷子拿到手,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掰扯,那这张卷子只会被放置到一边。若能让阅卷者有耳目一新之感,那这评分可就不低了。

    第三题就简直像是附赠的了,墨珣简直难以相信这样一道题竟然会出现在会试的考场上。尽管觉得这道题的出现匪夷所思,墨珣还是得遵循答题规则论点需明确,就事论事,精简结构,开门见山。

    “夫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轨者贼良民”,开篇先点出赦令颁布的时候,若是把坏人都放出来,会造成怎样的不良影响。

    紧接着举例说明诸葛亮治理蜀地数十年不曾颁布赦令,而蜀地大化。梁武帝在位期间,一岁再赦,终至国破家亡4。

    最后点名刑罚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化,而若是颁布赦令,最后便“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5写了进去。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颁布赦令,只会让犯了罪的人有侥幸心理。犯罪的成本太低,罪犯心中往往会有一种“反正很快就会被放出来了”、“我犯的那也不叫什么事儿”如此一来,“刑罚”的真正目的就达不到了。

    至于“田猎”,自殷商起就已经不再只是生产手段,而是一种军事项目。

    墨珣参加过宣和帝的围猎,也知道围猎的具体流程阅兵正是占了首要。而且,越国公当时因为担心他会犯错,曾耳提面命地告诫过他。除了讲围猎基本流程和规则外,还将围猎的一些作用都一并告知。

    司马法仁本中写的“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蒐秋獮,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就很贴近墨珣现在的情况。

    “春蒐免其怀孕,夏苗取其害谷,秋獮冬狩,所害诚多。”而沉约均圣论更是直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