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章 天地(二)(第1/3页)  铁血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内蒙伊克昭盟猝发反垦暴乱,什拉塔垦务局遭暴徒袭击局长以下十余人遇难

    内蒙哲里木盟反垦暴乱愈演愈烈,蒙民三日内砸毁三处垦务局众院谭议员怒斥垦务意在敛财而罔顾民生。

    伊克昭盟反垦暴乱演变为匪乱匪首丹丕尔聚众筑堡,连日毁局杀官内蒙办事大臣称将严惩不怠。

    哲里木盟蒙民不堪王公欺压聚众攻打王府,轼杀亲王于草棚被捕蒙民在法庭慷慨陈词。

    蒙藏既为中国之土为何不行宪政众院张议员提议蒙藏改行府县制。

    蒙藏委员梁某透露内蒙专区将改分三大行省委员会声称纯属其个人观点

    一大叠剪报堆在养心殿客厅的御桌上,刘云面无表情,手指习惯性地弹着桌面,面前的总理大臣张志高、内政大臣杨正金、垦务大臣程德全、理藩大臣朱家宝等大员小心翼翼地低着头,仿佛脚下有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活火山。

    “最近蒙古地方不大安宁,诸位爱卿可要多费神了。”

    话语中并无斥责的字眼,乍听起来还有些勉励的温情,但众大臣却着实感到了无法排遣的惶恐来自虚心的惭愧、真心的尊敬,或根深蒂固的畏惧。

    “程爱卿,垦务是归你管的,你来说说,近来的抗垦暴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垦务大臣程德全忙拱手应道:“皇上,当年议定在内蒙古开办垦务,实行移民实边政策,为的是巩固边防、安置流民、增产粮食、以解财困。”

    “开办垦务之前,多有当地王公私下将领地分片租给内地移民耕种,收取租金若干,垦熟后再按年征收地租,却不向财部交纳田赋。垦务既行,有的牧场要圈垦,土地要丈放,不论生地熟地,都要逐亩一次收地价,垦熟后每年向国家交纳田赋,实际上就是将原来蒙古王公的领地圈为国有。”

    “虽然为安抚王公,收到的地价会跟王公分成,但仍有部分心怀不满的王公伺机煽动蒙民起来闹事,此乃办理垦务不可避免之障碍,不得不以强力手段破除之。”

    原来帝国对蒙古的统治继承清制,以理藩院作为统治蒙古的最高管理机构,仍将蒙古地区分为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又将外藩蒙古分为内扎萨克蒙古和外扎萨克蒙古。

    其中内属蒙古是指蒙古游牧地区不设扎萨克的旗的旗分,旗之上不设盟,旗由将军、都统和大臣等辖之,官不得世袭,事不得自专,旗内分设总管、副总管等官员管理,由将军等直达理藩院,实际上也就是由中央直接施以行政统治的蒙区。

    清制,一般称瀚海以南或称大漠以南,为内蒙古,即内扎萨克蒙古,就地域而言,东至吉林、黑龙江省界,西临阿拉善厄鲁特蒙古,南接陕西、山西和察哈尔八旗及牧场,北靠喀尔喀蒙古,东西长万余里,地域十分辽阔。

    内扎萨克蒙古有部落二十四部,组成六盟,分设四十九旗。六盟分别为:哲里木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各盟在清朝皆由各地都统、将军监督统辖,去清改华后,设内蒙古专区办事大臣,也只是将各统辖都统和将军的名称改为军分区、军区司令而已,各旗仍旧维持每一到三年会盟一次的惯例,会理政务并检查军备,随时准备为朝廷所征调。

    而外扎萨克蒙古是与内扎萨克蒙古相对而言的。清制,一般称瀚海以北或称大漠以北为外蒙古,这是外扎萨克蒙古的主要组成部分。外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初分三部,即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和扎萨克图汗部,雍正间增设赛因诺颜部。此外又有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辉特、阿拉善、厄鲁特、额尔济纳、土尔扈特、青海蒙古之分。

    外扎萨克蒙古以地域划分,大体上包括另一时空的蒙古国、中国新疆天山以北、内蒙古阿拉善和额济纳、青海省部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