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杂谈(第1/3页)  2000,实验中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黎笠在十班虽然是平头百姓,但显然他和班上同学的关系都还不错,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班委,所以尽管黎笠手中没有分毫实权,可只要打好各班委的基础,他还是有很多可操作空间的

    十班班委有如下构成:班长河明;副班长轶朝;南洋是学习委员;琦译任生活委员;纪律委员张菁,还管卫生;雨蕾是文艺委员,剩下还有个体育委员张龙,黎笠小学二年级就在公交车上结识了此人,张龙也毕业于民小,和黎笠同级不同班,黎笠那时每天坐公交车上下学,张龙和他同一路车,两人几乎天天都能遇到,除了张龙,民小还有一波学生也坐那趟车,大家相互之间都认识,黎笠那时候有一帮“车友”,所以要说交情,黎笠和张龙可不算浅,但无奈这小子是个体育委员,没什么实质性的利用价值。

    再有就是各科课代表,洛岩是语文课代表,另外英语课代表陈广接下来也会登场。这些数量可观的班委组成了一张覆盖面庞大,关系错综复杂的“网”,这张“网”涵盖了十班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连通起了所有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集。通过这张“网”,黎笠总能获取到第一手的消息,时不时根据情况还能获得小小特殊的“照顾”。比如提早知道某堂课要搞突击小测验,下周的周记题目等等。梁胖子经常在课上弄些单词听写之类的小关卡,黎笠基本不用担心,即便他闯关不利,还有课代表这座靠山。陈广早已被他“买通”,一旦黎笠听写不及格,陈广就会动用他的特权“拔刀相助”。说来这类小听写本无关痛痒,只是梁胖子的惩罚方式略显变态。好在黎笠单词背的挺熟,没给陈广发挥的余地。

    既然说到班干部,尽可聊多两句。十班的班干部有些是老卢早期任命的,有些是后来毛遂自荐的,黎笠对此无感,从不上心,他更愿意隐藏在群众中逍遥快活。但群众偶尔也是有诉求的,就拿琦译和张菁两个来说,一个生活委员,一个纪生委员,不要误会,这里纪生委员是纪律卫生委员的简称,但同学们更愿意叫简称,一方面因为简洁,另外更是表达不满之情的需要,因为职能相关,此二人经常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生活委员管钱,照理是个肥差,结果琦译一丝不苟,一毛不拔,自上任以来素有铁公鸡之称,凭谁都休想从他身上刮下一丁点油水来,具体表现为能自助绝不请人,能走路绝不坐车,能凑乎绝不花钱,举个例子来介绍此人可能更有助于大家充分认清其“丑恶嘴脸”。

    班里扫地的扫帚从去年开学一直用到现在,早都要磨秃噜毛了,黎笠值日的时候提过好几次意见,建议更换新扫帚,琦译这小子开始态度挺好,假装下基层体察民情,可他在看过扫帚的情况后,当场表示只要还有毛,那就没什么不能扫的,五根毛也是扫,三根毛也是扫,最后等到彻底没毛了,凑齐两根光杆儿还能当筷子使,这筷子当然不是用来夹菜的,是用来夹垃圾的······黎笠听的目瞪口呆,感觉自己面对的是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琦译对此的解释为:“班费都是同学们的血汗钱,一分一毫都可能是大家不吃早餐,不买文具,省吃俭用凑出来的,同学们既然把钱交给我,那就是信任我,保护好这些钱就是我的责任!现在就为了值日时少出点力,少流些汗,就要浪费这些钱,你觉得你对得起同学们吗!?”琦译越说越激动,就好像是要从他自己口袋里掏钱一样,关键是话说到这份儿上已经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了,而是觉悟的问题了。所以琦译明显意犹未尽,又继续教育黎笠道:“看来劳动还是没能提升你的思想水平高度啊,那怎么办呢?我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继续劳动!下星期还是轮你值日吧。”琦译前面讲的慷慨激昂,最后一句轻描淡写,成功将一个买新扫帚的事儿捏成了一个罚黎笠值日的事儿。

    黎笠感觉事有蹊跷,他现在满脑子只剩三个字——至于吗?这里头恐怕没那么简单,黎笠在想莫非是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