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老卢(第2/3页)  2000,实验中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宽容。

    黎笠觉得以老卢的智慧,不去干个特勤人员真是屈才了。

    说了这么久,老卢的形象一直不清晰,绝不是缺乏存在感,恰恰是因为她戏份过重,必须单独拿出来书一书。老卢是个非常的存在,至少在黎笠看来,她显然属于现实中型一类,影视剧作品中典型的一类,与黎笠之前所遇见过的任何一任班主任都不同,甚至他也不认为自己以后再会有相似经历。

    前面提到过,黎笠在报到期间对老卢的印象并不好,以为不过又是一个毫无新意的“班主任”罢了,靠侮辱人格,靠打压天性,靠喊叫打骂,最后机关算尽,无计可施之时就靠“叫家长”刷存在感,黎笠小学时已见过此类中的极品了。他那时候一直有个困惑: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为什么不先和学生谈,非要直接跟学生家长谈?是怀疑一个能跑能跳,能读能写的人正常交流的能力吗?还是暗藏其他私心?未成年不等于傻,三天两头“叫家长”在黎笠看来实在是无能至极的表现。而老卢恰好在此问题上给出了反例,也正是她与众不同之处——尝试去了解和体会。黎笠在历任班主任身上感受到的从来都是对立,界限分明,可能师者将其曲解为威严,但黎笠从不买账,觉得某些人根本不会正常思考,甚至人品都值得商榷。

    军训过后,黎笠对老卢的态度有所转变,源于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她愿意花心思花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知晓他们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千篇一律,简单粗暴。老卢看结果,但更重原因,这就是为什么在别的老师那说不通的东西在她这可以说通,有时甚至还能讨论讨论。当然,原则性的是非对错绝没有商量余地,例如上学期的期末政治考试。

    相较其他班主任,老卢要前卫开明的多,比起独裁,她更想在班级中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希望学生可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比如上自习时,她不会像别的班主任那样寸步不离扎根讲台,这种场合就会凸显出张菁的重要性。但毕竟十几岁的青少年,自制力难免不足。

    正值炎炎夏日,一堂自习课上,十班学生明显比平时更加躁动,张菁快控制不住场面。这一幕恰巧被老卢撞见,老卢罕见的大发雷霆,怒斥全班,还要求所有人写一篇书面材料来表达对此事件的看法,匿名提交,务求毫无保留。

    黎笠没有将这篇东西简单理解为书面检查,因为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可以不过脑子十分钟完成,写的人不走心,对于看的人来说也绝无意义。黎笠更愿意将其理解为是一封信,至老卢的一封信,一封可以不用将认错悔改立为中心思想的信。

    黎笠知道老卢在意的点,她本想与学生建立互信,但无奈一方打破这样的关系,另一方单向的信任就变得毫无意义,初衷美好,然事与愿违,不免失望。黎笠就此角度组织了一段文字,大意为:“不管怎么说,错误就是错误,辜负了老师对大家的信任。但同学们绝不是有意要钻信任的空子,平心而论,如果轻松变成懈怠,老师大可像别的班主任那样施行高压政策,可这对同学们又有什么好处呢?比起强制管教,谁都更希望被尊重信任,当然前提是守好自己的本分。如果老师愿意选择继续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可以体会个中良苦用心,做的更好。”写好交上去,台下继续自习,台上老卢正一页页纸翻看。黎笠本想着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临近下课,老卢突然发话:“我认真看完你们交上来的内容,觉得有一篇应该读给大家听听,虽然你们都没写名字,但我还是从你的字知道了你的名字,我不说是谁写的,不过这几页纸我会保存下来。”

    大伙面面相觑,黎笠心里咯噔了一下。老卢念出前两句,黎笠还没有反应过来,本就是当下的真情实感,写完还真不一定字字记得。再接着念,黎笠确认是自己写的无误了。南洋投以问询的眼神,他点了点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