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鱼泉寺传说(第1/3页)  七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世纪50年代末,百年不遇的旱涝,全国上下粮食欠收,这场饥荒之风一刮就是3年。经历过那时期的人都知道,当时但凡能进肚子的全都上了餐桌,树皮、草根甚至是金钢泥,更有甚者“换子食肉”,惨绝人寰。

    湖北武陵地区山大多沟壑,地里没粮,也只能到大山、河溪中刨食。孟三时年二十有三,他所居住的正是武陵地区一个叫荣米县的小山城,这个小县城四面环山,一条大河穿城而过,当地居民榜山依水而居,自古便有“巴掌大块天、石头缝里扣粮吃”的说法。往年风调雨顺日子都过得紧巴,这正值天灾之年,那生活就更是可想而知啦!孟三自幼没了父母,幸得这小地方民风纯善,百家饭倒把他养的身体健硕。平日里住在临河一间破旧小木屋里,闲时抓鱼摸虾,吃不完就与左邻右舍换些生活用品,久而久之成就了他一身好水性。更是三九深潭抓白鲶、三伏洪峰里逮黑鳖,单论这水性,在这小地方颇有些名气。

    自然灾害第三年,夏末秋初。这一日,因为肚里缺食少油,孟三在他那破木板床上迷糊到尚午,才揉着快贴到后背的肚皮去河里捞点吃口。这两年的饥荒让男女老少都急了眼,早让河道里鱼虾捉襟见肘,饶是孟三水性过人,半日功夫也才捞了2条小鲫,只好寻了户奶娃的人家换了小半把包谷面,回到小屋熬了碗糊糊。刚要动口,忽听见门口有人轻唤,出了房门,见地上躺坐着一个面色灰青的老和尚,气若游丝,双眼微开,口中断续的哼哼,看着也是出气多进气少啦。孟三自幼风浪里捞活儿,心中倒也有尊菩萨,忙伸手把和尚扶进屋来。细看之下,和尚四肢消瘦、嘴唇发青,腹部却肚大如鼓,瞧了这些症状,孟三心里自是有普。这老和尚定是抗饿不过,吃了金钢泥,又憋在肚里久不能排。倒不是孟三医术了得,那年月,野果野草中毒、金钢泥塞肠都是常事,见得多了自然也是了然于心。孟三胸有成竹的对老和尚说道:“和尚,碰到我,你也是命不该绝,我孟三今天就修了你这座浮屠,你挺住喽,我去去便来。”说罢,孟三推门而去。几年前,孟三和几个要好的打赌斗狠,导致其中一个误食金钢泥,差点见了阎王,好在一个太婆偏方才捡回条命来。这偏方叫“两头通”,先用绞股蓝煮出汁液服下,然后取鲜活皂角树枝削掉外皮插进肛门中,将堵着的金钢泥润滑排出。孟三寻了这两样东西,如是这般一倒腾,老和尚还真就活转过来,肚子一空,接过孟三递过来的糊糊囫囵裹了肚子。老和尚缓过劲,见天色已晚,千恩万谢后临走抓过孟三的手说:“施主救得老衲,此恩无以为报,眼下大灾之年,老衲倒是知道一处可得嚼头的好去处,只是老衲皈依佛门不能杀生吃荤!”孟三还正为晚上肚子里的饥荒犯难啦,听老和尚这么一说,喉咙里猫抓一般,咽着唾沫。老和尚继续说:“你知道这城郊有座鸡公山吧?山南阴坡有座废弃的寺庙,庙后竹林岩下有一眼大泉。泉眼隐于泉水长年冲击出的一洼水潭之中,潭中靠近泉口立着一根圆顶石柱。你只需每天旁晚天色“鸡毛眼”时分,用石头敲击石柱,保你大鱼一尾。但要切记,每日只能取其一尾,不可贪心,更不能下到潭中,所谓细水长流。如若有缘,日后自有与贫僧相见之时。”说完和尚合十鞠礼,转身远去。那寺庙孟三倒是知道的,见这和尚说的有根有据,也就一一点头记下,目送了一程,用力紧了紧系腰的裤袋,草草睡下。

    转天,孟三起了个早,灌了大瓢的凉水权当了早饭,匆匆往鸡公山赶去。几十里的山路,等孟三到了破庙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走到跟前一看,那庙前荒草过膝,两旁的偏殿年久无人打理早已坍塌,庙门也不见了踪影,正殿里蛛网、尘土遍布,庙内供奉的神像倒伏在神龛上早看不出面目。孟三以前听老人们说过,这庙叫“囚龙庙”供奉的非佛非道,而是一尊蛟首神像,解放前还常驻着一两个道人,后来反动政府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