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鱼泉寺传说(第2/3页)  七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败如山,乱兵逃匿路过此处洗劫一空,道人也不知所踪,破败如是。绕过寺庙,果有一片竹林,全是一水碗口粗细的楠竹,枝叶繁茂,此时天边只剩的一抹红夕,又是背阳阴坡,林中黑咕隆咚,晚风一起,刷的竹海哗哗作响,硬生生把孟三赶路出的一身老汗给憋了回去,怎奈抗不住肚子咕噜叫唤,孟三只能顺着透过竹林依稀听见的水花声,深一脚浅一脚进了林子。几经摸索,好在林中落叶下有条前人所修石板小路,饶是孟三胆大,此时也是撒开丫子风一般朝着林子另一头奔去。

    出得竹林,眼前豁然开朗,前方十余丈高的大青石岩下扣着一潭碧波,大青石岩四周植被茂密,更不乏一抱之树笼盖,不近的面前,确实不容易发现。潭有四、五丈方圆,潭中靠近山岩的地方翻涌着水花,应该就是泉眼所在的位置啦。这武陵山区,多喀斯特地貌,山内多溶洞,溶洞连地下暗河,泉眼里的水也不知是进了附近哪个窟窿眼,一进一出维系着这一洼潭水。在泉眼的左边,潭面露出一个黑色溜圆的石头,斜着水面看下去,房柱粗细,稳稳的定在幽深的潭水中,看来老和尚所言非虚。孟三用两手拘了捧潭水灌进嘴里解完渴,随后四下里挑了块大小适中的石头,运上了吃奶的力气,“砰”的一声砸在石柱的圆顶上,水花四溅,孟三瞪大了双眼盯着潭面。待水花散尽,从石柱下方浮上来一片箬叶般的玩意儿,孟三定睛一看,好家伙,手臂长一条青花草鱼。脱了上衣,几个扑腾拽上岸来,又寻了颗棕榈树,用叶子做个绳扣,穿了鱼腮,欢天喜地回家祭五脏庙。

    老话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接下的一段日子,孟三“每日一鱼”,吃个肚圆。日子一久,他便想着:这眼前,一天跑那么远的路弄上一条鱼,只能肚子吃饱,如果每天多弄几条,消受不完的就能换上些其他值钱物件不是?在那个粮是金的时期,大草鱼这样的荤菜确实极为稀罕。按孟三平日捕鱼逮虾的经验,那泉口里定是个鱼窝子,而且那里的鱼因为长年生活在暗河之中,视力差不说,压根就没有对人的警惕性,按自己的水性,潜下去,那是手到擒来。打定了主意,第二天到了潭边,孟三直接穿了个大裤衩一个猛子扎进潭里。为了克服水的上浮力,他双手抱住石柱用力上推借着反力向泉眼摸去。估摸着下潜了七、八米的样子,石柱上居然多出了一个接头,接头的石柱横向的延伸得老长,隐在水中,看不到头,如同搭建的房屋框架,整个石柱是从接头石柱中穿过去的。借着水中昏暗的光线孟三用手一摸,这接头石柱触感虽然光滑,可手心明显感觉到上面布满了细凸,反向一撸,细凸像鱼鳞一样刺手。孟三突然想到了啥,浑身打了个寒颤,不等他回神,手中石柱猛然一抖,横向出去的那段迅速弯曲,扑面而来的水压说明柱头朝着孟三摆了过来。瞪眼一瞧,这那里是什么黑石柱,拳头大一对绿眼、桶口般一张血嘴,黑漆漆的三角头顶上依稀能见到牛犊冒角一样的两根骨凸,分明是条快成蛟的大蛇。孟三只惊的三魂跑了七魄,潭水一股脑涌进吓的大张的口腔,喉头被冷水一激,也不知道吞了多少,双腿本能的疯狂向下踩水,身子向上猛窜。孟三水性虽好,可人在水中又岂是这大蛇的对手,眼见一张血口就要将自己拦腰咬下,突然蛇头猛的一撴,这口中的尖牙只挂住了孟三胯下的大裤衩。原来,那大蛇受制于身上透穿的石柱,迂回的幅度只能到此。孟三肺里气短,整个胸腔好似要炸开一样,求生欲逼着他奋力甩脱了裤头,如同脱尾的蜥蜴,挣出了水面,仓皇地爬回岸上,回头看大蛇确实没有追来,才浑身一软晕死了过去。原来,孟三每天用石头砸那石柱取鱼,实则是那泉眼连通山中溶洞暗河,暗河中的鱼每到旁晚时分便游到泉口产卵,刚好被困在泉口石柱上的大蛇吞食。刚吃进口,孟三用石头一砸,大蛇一惊,便吐出刚进肚的鱼获,这是蛇的天性使然。那老和尚不知怎么知道了此处的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