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黑泽瘗域 第四十六章 西域行(第1/3页)  图符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无名氏在题记上言道,本想在敦煌安享晚年,了却此生,却不曾想,西域各夷族、蕃邦战乱不断,祸事又起。

    汉成帝时汉朝一属国日益兴盛,持强傲物,且野心甚巨,遇有重事然不服朝廷管束,经镇压有谋反之举,朝中出兵弹压,并平息其亲族及附属部落叛乱。

    余孽为躲避追杀,逃至西域,与当地女权之国姻合,揽得王权,国力日盛。

    遂开始征战扩张,致各诸候小国间你争我夺,使得西域百余年间广大疆域内战事不断。

    无名氏迁至敦煌时,两国姻合所建之国已统治百余年,但西域却仍是烽火连天。

    这无名氏本想自此只作一平民,隐居于此,了却残生,但几经往来不断的战乱、纷争袭扰,令其屡受波折,苦不堪言,唯嗟叹:“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市井小民弱如蝼蚁,如何经得起血雨腥风若想于动荡不安的时代安稳生存,尚须在朝廷效命,无论是否意愿,只可如此。

    须知有国家利器在手,权柄所指,纵不能改变江山社稷,也能保富贵、平安。

    如是,这无名氏通过朝廷根节,裙带攀附,进入王朝,发挥治国理政才略,于王国朝政中稳步攀升。

    因能尽力辅佐国王,又深得信任与任用。历时数年,本以为稳妥,却不想,国王被篡位胞弟所弑,王权易主,原娇艳王妃亦与新王重新联姻。

    新王登基改国号为“大月国”,自命“亚布拉罕王”。

    正所谓“一朝一天子一朝臣”,弑兄篡位的新王实属暴君,残虐暴戾、血腥狠辣,且生性多疑。

    登基伊始,要立威于天下,且对原朝诸臣心存怀疑,立将所有原班老臣尽数投入牢狱,便要择时悉数处死。

    眼看不得活路,这无名氏于牢中喟叹自身命运波折不幸之时,不甘心就此伏死,便用随身藏匿的几块价值连城美玉贿赂监事官,顺带攀上新朝重臣,在新王面前美言。

    鼓吹其作为中原汉朝的重臣,不仅精通治国理政才略,更通晓巫卦、命相、星宿、风水墓葬等奇事,甘愿为新国王效力,唯图得活一条贱命。

    万幸此新国王虽残暴,却狂热迷信风水、卜卦等,如那些昏庸帝王一般无二,既迷恋长生,又矛盾地寻求风水龙脉,作为百年后驾鹤西归的理想之所。

    故此特赦这无名氏免于一死,着其卜算江山基业、征伐扩张等国家大事,又令其带人寻找龙脉风水宝地,设计隐蔽、坚固之墓陵。

    这无名氏用些欢喜、赞扬的卦辞讨得残暴君王欢心,立得脚跟,便带人寻觅墓葬之址。

    言是带人,实则被人监管、押解,终不得脱身,只能先寻一处特殊地形之所,也了却那残暴君王之心愿,再在修建时留出暗道,如那玉柱峰曹丕墓中脱困一般,再次逃亡,只为唯一生还之法矣。

    否则,随时会变为易怒暴君之刀下冤鬼,或将来陪葬之下场。

    先于大月国境内“魔鬼城”左近地下,寻得上佳龙脉,但因此间黑泽性恶,龙脉虽佳却生就秽质。

    须得以“鲲隐墨蛟”之法,以“地漏”之术,引盐晶之湖成于“鲲宫”,逆改地下黑泽之阴恶形势。

    并利用阴间地火,以黑泽之续供源源不断之火源,驱恶生气之法,既可扶正风水脉络,亦可制成险恶墓葬,此乃绝佳之策。

    依此策谏言获准,历时七载,乃为此王修建王陵一处。

    又余两年,此残暴君王暴病而亡,由无名氏亲手将其安葬于溢火棺椁之内。

    适时,埋葬之人皆王廷核心勋贵,王族心腹,入葬后欲加害无名氏陪葬,被无名氏用得异法,召唤神奇、威猛之“阿康尼”尽数灭了众人,后于遗留之隐蔽暗道逃走。

    再次逃脱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