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一章 双刀游侠和红尘僧(第1/2页)  楚剑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聚贤阁中,武林人士各异,都是些为了兄弟义气主动或是迫不得已被逼上觞山的武林汉子。

    大楚坊间市井常流传着一句话听着豪情壮志的话,便是最著名的那句‘堂堂七尺男儿’。

    义勇行事之时一拍胸脯道一声,“某家常常七尺男儿。”便有股舍身取义的男儿豪杰气。

    冒险搏命求财之时,也道一声‘堂堂七尺男儿,什么夜路不敢蹚,没有弯路不敢走。’也凭空生出一股胆气和草莽英雄气。

    可见“七尺男儿”这种句话是一种极好的修辞,真正配的上‘七尺男儿躯’,须展一番凌云志的汉子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人生来如此,喜欢给自己的行事找一个缘由和动机。

    至于这份动机是问心无愧还是冠冕堂皇,且看行何事。

    是行好事还是行恶事,天知晓?

    行善,做恶?对觞山贼人来说,可就管不了这么多。

    都上了贼窝,谁还顾得上外人如何评价?

    怎么逍遥快活怎么来就对了。

    ‘聚贤阁’中走上觞山为匪这条路的众人,脑瓜子再不更事,有时夜深人静时也会想一想日后的下场。

    任宋子鸣说的再如何天花乱坠,日后前程如何似锦,打下江山后加官进爵,后世子孙永享富贵。

    这‘聚贤阁’中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相信的,早在喊出‘朝廷无道,觞王登宝’的口号之时,这群真正的聪明人就对这次揭竿而起的造反行为心存悲观之感。

    只是时势裹挟,不得不反,造反兴许有一线生机,不造反难逃一死。

    上了贼窝,就得按觞山的规矩来行事。觞山容许杀人盈野、无恶不做之辈,却不会容下一位临危退缩的兄弟。

    上山容易下山难,上了贼船就得做好大浪拍打之下翻船的准备。

    这是贼窝,即使现今这聚贤庄像模像样,俨然一副朝廷的做派,宋子鸣征得一众好汉同意立失踪的大当家晁错为觞王。

    打天下时期可没有告老还乡的说法,只有马革裹尸的英勇死法。

    马革裹尸后直接去地府报道省去了颐养天年这一步。

    造反可不是什么好活计,这是造反不是吃饭喝水。能成功是极大侥幸,不成功就成仁也是再寻常不过。

    只是造反一事,大多是成仁的。若非如此,为何有那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投河、跳井、上吊寻死也没见过几个人揭竿而起,大喝一声,“我当为王。”

    百姓听闻此言纷纷云粮影从,悍不畏死跟随。

    说到底造反是拿命赌前途的技术活,一不心还容易株连九族。

    百姓但凡有点活路是不愿造反的,山东道此番连年大旱,实在活不下去听闻觞山造反后响应者也不多,更多是被觞山兵士胁迫上山的贼人。

    觞山众人造反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犹豫再三。这商讨该不该造反一事的军机会议连开几日,觞山众多好汉才下定决心造反。

    李承天实在是不给他们活路,百姓好歹有赈灾粮食,虽不能温饱,尚有一线生机。李承天下诏令山东道经略使秦十疏加大力度剿灭趁机招揽饥民的觞山贼寇。

    潜藏在经略使府的谍子传来谍报,下达山东道经略使府邸的圣旨上言明,饥荒结束前,若不能剿灭山东道匪徒,那他秦十疏就可以提早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秦十疏自知凭借山东道这点府兵不是兵多将广的觞山贼兵对手。

    事关一道安危,秦十疏也不敢托大,上书请求朝廷求援。朝廷便派下了大楚军中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薛礼之子薛之定前来。

    两万天子亲军千牛卫及山东道各府抽调的一万精锐府兵打的觞山号称二十万大军实际上也有十二三万贼军落花流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