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0 先生真乃神医(第1/2页)  悠悠大槐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经过一夏天的日晒,新房子的墙完全干透了。在附近乘凉围观的村民见到张先生检查房子,就上前询问:“张先生,你啥时候往进搬?哪间房子看病用?”他开玩笑说:“就这几天找个黄道吉日搬,至于看病吗随便哪个房间都行!即使蹲到院里趴凳子上开方子也行!”铁匠问:“只开方子吗?在哪里抓药呢?”张先生说:“还是以前老规矩,我开方子,大家去乌氏县或渭州府抓药都行。”贩陶瓷回来的牛老二,睡醒午觉出来了,他听到大家的谈话嘲笑不已:“都丢人呢!拿了药方还要去远处抓药,来去浪费时间不说还耽误干活,更重要的是要花大价钱!你们以为那些药铺是开善堂呢?”一席话说的众人哑口无言,过了一会儿,木匠说:“要不张先生也把药带上吧!咱们在哪抓药都要给钱的,给谁不是给?只要先生药费收的不贵,大家也省的来回折腾了!”其他人也附和:“是啊!大家方便的同时,张先生还能补贴家用,两全其美的好事嘛!”张先生说:“大家都乡里乡亲的,怎么能收钱呢?”牛老二嗤之以鼻,说:“药又不是狗屙的,是用钱买来的!谁嫌收费就别来!”

    耀武的二哥耀宗对张先生说:“病人从大门进院子不方便,我建议先生给房子后背开个洞装,到时候再挂个招牌,这样外村来人也好找了!”牛老大赞赏地拍着他的肩说:“二侄子这个建议好,院子是自家的私密所在,不是人随便穿堂过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开个门挂上招牌,堂堂正正开药铺是最佳办法!”铁匠和木匠说:“好!先生,咱们抓紧动手吧!”张先生说再等等,他想听听刘阳的意见。这时大家看到去县上刚回来,恰巧走到大槐树的刘阳,立马围上去七嘴八舌的报告,希望他说服张先生!刘阳很欣赏这个女婿,不但有本事还对巧儿好,现在要自己拿主意,其实是在众人面前抬举他这个地保!他当然要拿起当地保和作老丈人的样子,于是表态:“我同意这个意见,不过药铺开成了收费要合理,都是乡里乡亲的!”

    众人很积极,返回家拿来工具就开始干活,很快在西侧两间正房的后背上挖好了门洞,有两扇门大小,就等着安门了!张先生又去了渭州南门市场一趟,买了成色很新的旧中药柜和门,还进了不多的药材。

    刘阳给挑好了黄道吉日,到那天早上,他们一家人上山帮忙搬家,张先生已把衣服被褥等包扎好,总共跑了好几趟,才把家里能搬的基本搬完,只留下张先生一个人知道的,埋在窑里的银元!全村老少都来观看村里第一家铺子开张的盛况,把中药柜抬进去安放好后,木匠和泥瓦匠兄弟很快安好门砌抹完毕,闻天点燃一大串鞭炮,用一根长树枝挑着在门口来回奔跑,黑烟和红纸屑布满了这三家房子后背的路面。

    今天开张也吸引来了好多外村人,张先生看到人群里有个人特别显眼:他大概三十多岁,穿一身长衫,目不斜视满脸书生气,不苟言笑显得老成持重。张先生走到他面前拱手施礼:“请问先生怎么称呼?是外村来的吧?”那人回礼说:“在下姓关名智,北塬关家村人,准备去省城参加乡试,今天恰巧路过这里,就进来看看!”张先生特别尊敬读书人,于是他邀请说:“原来是关先生,请到家里坐坐,我们互相认识一下!”关先生推辞:“萍水相逢岂敢打扰!不过请先生给在下看个病可以吗?”张先生拉住他的手就走,说:“这个好说,走,去屋里我给你看看!”

    关先生说:“在下半个多月来,感觉耳朵闷胀一直痛,有时还往外流黄色的脓一样的坏水,现在耳也背了,听话都能感觉到回声!”张先生查看他耳朵:左耳附近红肿,耳孔中还有黄色的羊奶状的脓液渗出,可以闻到一股奇臭。围观的众人纷纷掩鼻后退,关先生也觉得不好意思涨红了脸,张先生把脉结束说:“你这是耳痈,由于肝胃毒火上炎所致,本来服用几副汤药就好了,你这要急着赶考没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