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9 不用挑井水种菜了(第1/2页)  悠悠大槐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盖好的房子就那么空着,让它慢慢干,反正又不着急搬进去!张先生一家仍旧住在窑洞里,觉得冬暖夏凉也舒服。

    夏天别人家收麦子,而自己家只种了玉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让肚子越来越大的巧儿,在窑洞休息乘凉,自己到地里转转,看有没有能干的活。

    天空瓦蓝瓦蓝的没有一丝云彩,火红的太阳照射着黄土地,玉米叶都被晒卷了。由于去年的干旱使得庄稼收成都不好,所以今年多数人选择先种玉米,等秋收了再种冬小麦,这样不管啥粮食能收一料算一料(一波或一轮的意思)。张先生站在路上看这一大片玉米地,路面高地势低,哪里能找来水呢?记得乡民说过:渭州百姓烧不起炭,只好砍山上的树木,夏天多雷阵雨,雨大且来的急走的快,容易引发洪水;秋天多连阴雨,有时能绵绵不绝下一个多月。他边想边看:阳洼山山体陡峭,上面树木也不多,忽然发现,山北面有一条被洪水冲刷出来的小沟渠,山上的黄土粉末就从这里溜下来,在山脚堆了一大堆的黄土面。有了!他高兴的拿起铁锹冲到山下挖起来!

    牛老大和刘阳这时来到地头,看到自家晒卷了叶的玉米也心急火燎,他俩转头看到张先生一个人在山下干活,就好奇的走过来一探究竟。刘阳说:“这大热天的,巧儿也月份大了,你不在家陪她却在这干什么呢?”张先生放倒铁锹把,让他俩坐上休息,他对刘阳说:“哥,我让巧儿在窑里乘凉休息,有闻天给陪着呢!我是心急这些玉米,再这样晒下去,今年就收不成秋了!”牛老大用长烟嘴吸着旱烟问:“那你说说有啥好办法?”张先生指着山对他俩说:“我看这山有泥石流,好歹也是水,离咱们的玉米地也有一段距离,就想着在山下挖个大坑,把雨水收集起来,顺便把泥土也给沉淀了;再由这个坑开始沿着路边修一条弯弯的小水沟通到地里,这样一方面避免泥石流过大冲到地里,另一方面可以将路面流的雨水收集起来!”他俩听了一拍大腿说:“好,这个方法好!我们这么多年怎么没想到呢!”两人随后急急忙忙回家拿工具叫人,抗旱不能耽搁,错过机会就真的完了!

    牛老大的儿子德福和宝儿也都来了,牛老二父子不在,出门贩陶瓷去了。大家按张先生的设计风风火火干起来。几天后,所有的活都干完了,大家坐在路边欣赏着这一伟大工程。宝儿还是直冲冲的性子,他问大家:“如果雨太大都流到地里,把庄稼冲毁了怎么办?”大家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最近几年天老是干旱,很少有场大雨,就是有,也只是把地浇透而已!不过,要是万一呢?张先生提议道:“咱们在荒地里再挖个大坑,并在我的地头开个分水沟,这样下暴雨的时候,多余的水会流到大坑里,这样就不怕淹庄稼了!我们平时想种菜饮牲口,也可以用大坑里沉淀的雨水,这样就能一举多得!”德福高兴的说:“这样就不用挑井水种菜了!”牛老大说:“还是子悠弟精灵,以后大家有事都找你想办法!”刘阳开玩笑说:“我这个地保还是你来当合适!”张先生急忙推辞:“还是哥当合适,我只想过自己的日子,不想人!”

    终于一切都收拾好了,就等下一场雨了!几天后,上午原本晴空万里,到了中午时分,起风了,西南角崆峒山和西北角北塬上的天空各出现一团团的乌云,两侧乌云越来越厚,距离也越来越靠近,并向村子上空飘来,天空一下子就黑了下来,也凉爽了许多。两侧乌云终于见面了,就像亲人重逢般的拉手哭泣并拥抱在一起,“啪”一道闪电照亮天空,“轰隆”一声雷鸣响彻大地,“噼里啪啦”雨滴像爆豆子似的砸向地面。巧儿怕打雷吓到腹中的胎儿,张先生于是呆在窑里陪着她,他望着外面的暴雨很高兴:有这么一场雨庄稼的旱情就可以缓解了,挖的沟和坑很及时,终于派上用场了!

    暴雨一直下到傍晚才停,天黑的没有一丝亮光,张先生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