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4 游说(第1/2页)  五代霸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郑仁诲比李从厚他们出发的时间要稍微早一些,快马加鞭很快就赶到了洛阳,一来是晓示群臣,通报燕云大捷之事,二来就是让郑仁诲提前回来活动。

    若是李从厚想要办什么事情,如今整个后唐国中,首先必须要得到两个人的同意,一个是枢密使高汉筠,一个是内阁首辅大臣冯道,他们两个宰相若是不点头,那么李从厚这件事就算能办成,也需要破费周折,相比于高汉筠而来,冯道自然更容易说服,所以郑仁诲第一个找的就是冯道。

    “冯相是朝中老臣了,先帝在世之时就对您颇为倚重,陛下继位之后,更是恩宠无比,举国政务,就由冯相做主,此番在后方坐镇中枢,稳定大局,调拨粮草诸事,也是办得十分的妥当,陛下也是对冯相极为称赞。”

    “呵呵……这些都是冯某本该做的事情,世钧之力担君之忧,郑大人是个痛快人,若是有什么事情,但可直言,不必如此拐歪抹角,若是在下能够解决的话,自然是进力而为了,若是办不了,还请郑大人你要在意!”

    作为一个资深的老油条政治家,冯道自然明白郑仁诲这是话中有话,虽然他不知道郑仁诲来此的目的是为何,但是他也知道,作为皇帝的心腹,郑仁诲来此拜访自己,绝对不会是一点点小事,而且极有可能是皇帝的事情,若是一点小事,以郑仁诲如今的地位就可以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皇帝那里他也可以去求个恩典,不必来找自己。

    “郑大人是陛下面前的红人,刚刚还朝,就来找老夫,想必是有大事发生,还请直言不讳,若是老夫能够帮得上忙的,定然是竭尽全力!”

    “冯相开门见山,那在下也就不兜圈子了,陛下意欲更改国号,唐运早已终结,当年武皇不过是借着这个旗号对付朱温罢了,后传至庄宗,虽以雄武征服灭梁平蜀,却终因不恤民生。内政混乱,导致身死,乃先帝重拾天下人心,统一中原,诛除奸邪,稳定局势,当年先帝入洛,就有群臣请求先帝更改国号,但先帝顾念与武皇的情义,并未如此行事,但当今陛下要做的乃是千古大业,唐运已终,岂能再续,此乃影响国祚之事,所以我等身为臣子的,自当为人主分忧!”

    冯道这个时候也是明白了郑仁诲的意思,皇帝想要更改国号,想要办成此事,那自然得需要群臣响应,最好这件事是由群臣提出来,那就应天顺人,而他身为内阁首辅大臣,自然是更应该率先了。

    “郑大人所言甚是,老夫身为内阁首辅大臣,自然是该为群臣之先,这些时日因各地宵小妄图颠覆国家社稷,陛下亲征剿逆,我等为了安稳后方,不曾想到这一点,实乃我等的过世,如今宵小尽皆处置,天下归心,也该是考虑此事的时候了,郑大人放心,文臣这边,老夫自会联络妥当,待陛下还京之后,立即上书进言此事,至于各地节度使,因权责不同,老夫就不好干预了,还请枢密院辛苦一些!”

    冯道是典型的老油条,该不该国号,对于他来说完全没有什么意义,只要李从厚喜欢,他没有必要去反对,就算换个人当皇帝,对他来说也没有影响,乱世之中,人心就是如此,他也了解其他人的心思,没有人会因此这件事行反对之论的,谁没事吃饱了撑的呢。

    “枢密院自会分劳,那此事下官就不再多言了,至于如何更改,冯相乃我朝中第一博学之人,该当是能够想到一个合适的。”

    “当年先帝之时,陛下爵封宋王,宋者,居也,有丰足之意,亦是好寓意,可以宋为国号,郑大人以为如何?”

    “那就看陛下的意思了,下官自会向陛下呈报,对了,下官回京之前,陛下还特意嘱咐,华、同、绛州等地秋冬出现了灾情,陛下对此十分关心,还需要冯相多多费心,尽快安抚民生,避免灾情引发的民乱!”

    “此乃臣子的本分,自当为陛下分忧。”冯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