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二十二年,齐国朝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动。
上至一品大员,下至九品小吏,无论清水衙门还是优差美缺,皆受到了大刀阔斧的整改,举凡履历上有点瑕疵斑驳的,都成了变法迁动的对象,哪怕皇亲国戚,也得先进牢狱里审讯几遍,量罪定刑,轻则贬谪落马,重则株连全家。
皇帝摆明了重振朝纲,但变法伊始,自觉大权在握的高官们并未当回事,至多除掉些小鱼小虾,给朝野百官示个威,等风头过去就万事太平了,毕竟朝廷内也分党派,一个派系里的官员是性命相连的,就像胳膊跟肩膀是连在一起的,想扯掉手臂,肩膀不答应;想废掉肩胛,手臂会反抗,这些官宦连起来就是一张大网,皇帝所掌握权柄再重,一个人也是挑不动的。
且某些位居要职的官员纵然再贪污得厉害,也不能轻易去动,好比是房梁蛀了虫,害得屋顶快要塌了,但又不能马上拆掉,否则房子会直接塌掉。
总之,想惩治贪官,除掉一些出头鸟不够分量,一网打尽又难以做到,就算真做到了,也无异于推翻整个社稷,得不偿失。
所以面对楚天子的突然发难,文武百官都觉得是雷声大雨点小,如今南方的思岳虎视眈眈,三地官阀也暂未磨合,可谓内忧外患一个不少,如此用人之际,皇上若是向朝廷命官倒戕,等同于自断一臂。
不料楚天子一不做二不休,真有肃清朝野的魄力,且打太极似的使得一手巧劲,让各个党派间相互推诿,最后罪名全到最弱的一派上,直接连根拔起,对付剩余党系时,将可见的爪牙全部宰掉,直到把羽翼悉数剪掉,彻底架空后,一道圣旨告终。皇帝的诏令想发就发,国都官臣却得候来旨意才能作出答复,且他身处白雁城,离大齐国都相隔甚远,圣旨奏折在路途上少不得耽误,这些时间,足够他实施许多手段,打得满朝文武措手不及。
不及半月,齐国朝堂原来盈满得多余的官员,这下直接减掉半数,剩下一半中能问心无愧的不过少数,大多胆战心惊的过日子,想尽办法来断尾求生。后来早朝时,皇上颁布三条诏令首先重设三省六部,将齐国、北晋及西周的官宦混杂到一起,免得勾结成派,另设内阁殿试,招收各类贤人异士,用以补充空缺。其次,朝廷向东越送去一纸求和书,堂而皇之的联结东越共抗思岳,据说是凤丘先生出的计策,也不在乎能否成功,反正故意做给思岳看的。最后,西周南部国土悉数舍弃,甚而放弃了埋伏敌军的打算,抽取七成兵力折返内地,尽全力平息内乱。
与此同时,思岳境内也发生了同样的事,徐青林快刀斩乱麻似的扫除党羽,他手段要比楚政毒辣得多,横竖就是死,毕竟他发家也不是靠这帮思岳和大华的旧臣,杀了便杀了。
世人不知,这场哗变源于一个外乡书人的枉死。
暮色中,姬凌生盯着挂在城头的那具尸体,总算得知,原来那几声乌鸦叫是由此而出。
找到原地转圈的黑风,姬凌生领着它沿着燕子江顺流而去,因为他察觉到东边有地秘境修士出没,而天水城和白雁城都没有这类人物。离开思岳城前,姬凌生曾向岳紫茗求证过,她谋取思岳后,与南地其余地秘境修士做了君子协定,接下来的诸国乱战,将不会有地境以上的修士出现在战场上。
姬凌生不知她是拿出了何种筹码和好处,能劝其余人退隐山野,但到底是有这么一个口头约定,所以齐国西部忽然冒出个地秘境,有点蹊跷。
燕江以北,齐国与东越快要交界的地方,坐落着一个依山傍水的村落。
村子里大姓为王,足有数百户人家,傍着一座常年青翠的矮山,半数人家落在山腰,其余半数放置在山脚,倒没有尊卑之分,只按照各家的田产来建房,山腰的慢坡地和山下的水田旱地,这些是祖上传下来的,老祖宗种什么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