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零一、宁秀依南下(第1/3页)  新汉书太史信列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帝都出现重大人事变动:宁秀依要南下了。

    宁秀依虽然不是帝都本地人,但她自出生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帝都,对这座城市有着极深的感情。即使被女皇封为绮云君主后率军镇守并州,宁秀依每年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距离并州不远的帝都度过的。

    那年金秋十月,宁秀依偕友出游。在她读书的学馆外,银杏叶铺满了地面,碧空如洗,色彩斑斓的石子儿小路变成了金色大道。感叹眼前美景之余,宁秀依和小伙伴坐在银杏树下,浅斟低唱: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

    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

    霍慎行听说帝都某学馆校徽是三个人站在一起的图案,于是来看看,恰好听到宁秀依的歌声。他听出来宁秀依唱的是汪头条的歌曲《帝都,帝都》。金色的银杏叶、深红色衣裙的歌者、直入内心的歌声,这些让霍慎行有些恍惚。歌声散去好久,他才认出唱歌的人是宁秀依。

    宁秀依唱得固然不如汪头条的原声,却饱含深情,她朱唇倾吐的每一个音节,都镌刻着对帝都深深的眷恋。

    恋恋不舍地目送宁秀依远去,霍慎行想起了他前来此地的真正目的,拿出一个筐子开始收集银杏叶。据说,把银杏叶晒干之后再泡水喝,可以“养生”。

    太史信补充:霍慎行用银杏叶泡水的时候还放枸杞。

    曹弘扬补充:霍慎行还特别喜欢穿秋裤。

    -------------------------------------------------------------------------------------------------

    太史信、司马康这一代年轻人中,在帝都求学乃至安家的个体如过江之鲫。但大部分人只是来帝都奔前途或者装作奔前途,对这座巨型城市本身虽然熟悉,却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以太史信和司马康为例,他们上学时始终追寻着心仪的学馆。在帝都度过四年学生时代只是因为这里有最好的学馆,而如果这学馆搬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裹上面罩跟过去。且不说帝都刮风的时候飞沙,风停的时候起霾,有时候刮风飞沙又起霾,单单是帝都卖几百万到几千万文钱不等的“普通民居”,就足以让普通人家的孩子吐血。司马康虽然凭借干私活攒了一些钱也在帝都安下了家,但还是盘算着有了机会就要搬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去。

    宁秀依则不然。宁秀依在帝都的生活经历让她看到了帝都的长处与短处,最终让她深深爱上帝都。“太阳上也有黑点,但我依然喜欢。”

    宁秀依离开帝都,自然不是她自己的主意。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国家的粮食供给,影响着民心与政治的稳定。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在新汉帝国的时代也不例外。虽然未必有多少粮食可以卖到国外,但自己吃基本还是足够的。可是新汉帝国立国以来,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在高产粮食作物的培育上进展也不大,粮食供应早已到了危险的“红线”附近。女皇秦峻登基以来,这一情况更加严重,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来秦监执政时期长期奉行稳健的对外政策,人口增加。虽然稳健的政策意味着常常要忍气吞声,但对于国力不够强的政权,这还是最明智的选择。秦监执政的十几年里,新汉帝国对外处处忍让,受了很多窝囊气,可确实休养生息。帝国腹地的壮劳力不再受兵役之苦,全部投入生产,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安定的社会环境下,医疗条件改善,众多大夫冒着被打、被杀的风险辛勤工作,儿童健康成长的概率提升,人口预期寿命显著延长,人口显著增加;城市拆房建房过程中对城中一些村庄按人头分房的办法使得这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