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五章舌战三(第1/2页)  穿越之群雄逐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普心中暗忖,“此次,冯延巳来朝,千算万算,没想到他们还真把此事至于朝前,他们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毕竟如果处理不慎,极有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可眼前这位瘦骨嶙峋的老头儿,还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倒把他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冯延巳见赵普并未及时辩驳,又决意将此案坐实,于是,将“辽商被杀一案”整个案卷卷宗从南宫手里接了过来,跪地陈奏,“陛下,此案卷宗在此,条理清楚,逐项可查,请陛下御览!”冯延巳心中暗想,如果此案坐实,也便坐实了国主忠臣之名,那么接下来将请求和盘托出,便也显得顺当适宜!

    赵匡胤突然有“被请入瓮”之感,又有一种“哑巴吃黄连”之感,但无论如何,如今也只能暂且按照冯延巳的思路走,不然,就会被人诟病,可眼下,时局未稳,二李又要叛乱,如果他再被人诟病,失去威信,无异于雪上加霜,为此,便示意王继恩将卷宗拿了过来,边看边说,“冯相,朕瞧着你身体不好,还是坐着回禀吧!”赵匡胤仔细地翻阅卷宗,希望找出一些破绽以供他使用,但却是让他大失所望,此卷宗无论真假,做的是丝丝入扣,环环相应,根本就是毫无破绽!

    冯延巳眼见宋国皇帝眉头紧皱,心知必是在找寻卷宗疏漏,因为本身卷宗就是造假,冯延巳多少还是有些担心,为此,复又陈奏,“陛下,荆罕儒见财起意在先,将几万辆银票中饱私囊、杀人灭口;污蔑我朝与辽国暗通款曲、背信弃义在后;此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可谓天理难容,还请陛下换大唐以公道;同时,修国书一封,将事件原委向辽国说明情况,以便让辽国继续与我大唐互通有无!“此时,冯延巳怒目圆睁,怒火中烧,怒气冲天,他的突然上陈,也打乱了赵匡胤的思绪!

    赵匡胤听到了冯延巳的直陈,并未直接表态,而是问询赵普,“赵相,李重进未经请示,擅入大唐领土杀人,法理不容,传朕旨意,将其移镇青州,任平卢节度使!此外,其言诛杀者乃辽使,那使节的证物印信或者其他可以证实身份的证物有无找到?此外,荆罕儒奉令行事,本无大罪过,但冯相所言是否查证过?”赵匡胤显然有将所有责任推到李重进头上的企图,但假如荆罕儒真有此劣迹,那此人到真的没必要去重用!

    赵普依旧跪于地上,不敢起身,先是悄悄地擦了一把汗,后又真陈奏:“回陛下,其身带信物确实没有找到!此事事关国体,臣却未详加追究,还请陛下恕罪……”赵普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告知皇帝,荆罕儒将军究竟有无此事,他当真没有把握!此时此刻,有些像极了打了败仗的公鸡,全然没有了刚刚的飞扬跋扈,随之而来的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赵普知道皇帝已心生不满,便想着转移下话题,“陛下,对于此事,尚有蹊跷,据报,清风驿原本有几百禁军护卫,时间长达月余,可不知道为何,事发当晚却突然撤走,敢问冯相,对于此不知可有说辞?!”赵普步步紧逼,戳中要害,因为惯例,如不是十分重要的人物或者陛下钦点,不可动用禁军!

    冯公暗惊,但表面上却心如止水、镇定自若,“陛下,我主以仁义治国,自烈祖始,对佛教便推崇备至,每年都会请法眼禅师授课,今年便安排于清风驿后院,以法眼禅师之尊,当需禁军予以保护,当然,这也是保护国主与太子的安全。授课完毕,禁军自会退去!相爷,不知您问这事儿,与辽商被杀有何关联?”冯延巳说的是抑扬顿挫,好像是在陈述一段故事一般轻松,回复完毕,还挑衅似的看着赵普略显扭曲的脸庞!

    赵普本想以此扭转此不利局面,却没想冯延巳如此工于心计,如此看来,昨日收到他狂怒急躁的报告,也是他故意装出来的,“偷鸡不成蚀把米”啊,“嗯,我只是觉得,如果你们防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