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四章舌战二(第1/2页)  穿越之群雄逐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可令赵匡胤非常意外的是,冯延巳居然枉顾朝廷体面,哈哈大笑!王继恩急急上前,“冯延巳,你大胆!朝堂之上,陛下面前,竟然敢如此咆哮,来人,速将此老贼拿下!”门外的禁军进来数十人,南宫见状,横于叔父身体前,准备殊死相搏!

    赵匡胤眼见一向稳重的冯延巳突然如此,心知必有隐情,便挥手让禁军撤出殿外,神情颇为不满,“冯相爷,为何如此?你可知,如此行径,朕随时可以以“蔑视朝廷”之罪逮捕你”,说完,赵匡胤静等着冯延巳的解释。

    此时的赵普,心中暗叫不好,只能求佛祖保佑,保佑冯延巳切莫将清风驿之事面呈与陛下知。因为,大唐因为此事特意发了国书,要求惩治此事的始作俑者荆罕儒!当然,为了解详情始末,也曾将荆罕儒调入京城将事件来龙去脉禀报,但考虑到证据不足,荆罕儒又保证没有留下任何可用线索,再者,考虑到唐国即便侦知,也绝不敢报复大宋,思量良久,为了忠臣又是近臣荆罕儒的前程,这事儿就让他给压下了!

    冯延巳表情严肃,极度愤懑,跪地陈请,“陛下,老臣身居庙堂多年,自然知晓其中礼数!但老臣之所以有此僭越,确实事出有因!老臣指的是建隆元年元宵,大宋泰州团练使荆罕儒在我朝金陵清风驿刺杀辽国商人一事……”冯延巳打算将整件事情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将于赵匡胤听。

    赵普听到“清风驿”三个字,脑袋瞬间增大n倍,急急打断冯延巳奏请,赶紧言道:“陛下,此事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曾经上奏,说他得到确切消息,辽使已到金陵,将商谈辽唐结盟事宜,为此,特派荆罕儒前往清风驿予以刺杀。陛下,唐国国主阳奉阴违,明里臣服大宋,暗里与辽国勾结,如此背信弃义,就应举兵伐之!”此刻的赵普,虽然心里极为紧张,但思维却依旧敏捷,在冯延巳陈请的极短的时间内,瞬间想到了李重进这个替罪羔羊,当然顺道也将近臣荆罕儒保了出来,即便最终得个“办事不力”的罪名,总也好过无故“挑拨宋唐”关系强!

    冯延巳眼见此情景,又看到赵匡胤脸色铁青,便笃定此事皇帝并不知悉,于是赶紧“神补刀”,言道:“身为臣子,且不说此事对错的,牵涉到三国外交,却不陈奏,个中原因,究竟为何?像李重进之流不思忠君、不思社稷,却做些鸡鸣狗盗、令人不齿之事,倒也罢了;可赵相爷,作为陛下心腹谋臣,如此行事,却也不应是臣下所为!”冯延巳接着赵普话题,责骂了李重进,定会博得赵匡胤好感;又成功打压了赵普嚣张的气焰,让他无法自圆其说,可以说,这一番陈述为谈判的展开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赵匡胤听罢,自觉无颜以对,愤懑至极,心中暗想:“倒不是因为李重进行事如此乖张,更多的是因为赵普竟然也如此不知天高地厚,时时以大国宰相自居,当然,如此作为,不能算错,可如果以此欺压弱国,便是大错特错,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作为一国宰相,岂可无如此见识胸襟?”,“赵普,李重进僭越,可是事实?如此大事,为何隐瞒不报?荆罕儒何在?有没有仔细对证一下?如果不能交代清楚,朕罚你二十军杖、一年俸银!”赵匡胤心知,赵普此举必有缘由,很可能是因为他的心腹爱将荆罕儒,此人忠心有余,却谋略不足,如今在李重进军中,更是不易将其拿问,但碍于冯延巳步步紧逼,又事关国体,也不能太过庇护!

    赵普听到皇帝对他处罚如此之轻,心已了然,知道陛下已然体恤他内心的苦衷,跪地面陈,“回禀陛下,李重进行为乖张,先斩后奏,臣为免陛下烦忧,未及时向陛下禀报,是臣之过,臣遵旨领罚,但臣猜测,即使李重进再狂妄自大,亦不会拿国运开玩笑,臣料定那几个契丹人定是辽使无疑,还请陛下明察!”赵普回禀完毕,行君臣大礼,期待着赵匡胤可以宽恕其罪!

    冯延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