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有理不一定有高度 一(第1/3页)  新时代的浮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文革打倒孔家店的行为出现,跟“焚书坑儒”,在心理上,可能没有本质区别,还是反映了对潜在重要力量的不自信,又仗着现实有利地位而藐视它的矛盾心理。

    揪斗知识分子,盲目割资本主义尾巴,也反映了对一些有活力,有潜力的新生力量的不自信。

    最终走在畏惧历史,也恐惧未来,仗着现实有利地位,想通过形式来消灭各种潜在危险的矛盾,迷茫和错误的道路上。

    力挽狂澜,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承认和包容的历史,积极勇敢的迎接了各种潜在的未来威胁力量的挑战,自信的坚持了普遍原理和具体特征的结果,走上了独立自主,自信,理性的发展道路。

    伟人的高度,不是普通人一时半会能达到的。

    大多数普通人,需要事态发展,相对明朗时,认识和境界才会逐步跟上。

    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早期的经济中心,有其深厚的底蕴。改革开放后,领先优势,依然很明显。

    巨大的发展变化到来,眼界拓宽,经济相对独立,人格也开始相对独立,一些天分好,悟性强的人,就会率先独立思考,或者加强脑力发展,或者加强体能发展。

    对比我们山里的情况,就会发现,这些不管是精神的,还是体能的达人,出现在上海,都不是偶然。

    我们山里的人,尽管从都很劳苦,但是智慧不独立,见识拓展不开,有蛮力,也出不了体能达人;因为这些人重复的就是几个机械动作,还不会保护身体,很容易就劳疾成疾了。

    精神思想上,就更不用说了,稍微有点高度,沟通起来都有困难了。

    创建新中国的革命元老,思想和人格,独立得更早,对比我们山里的祖辈,也会发现,跟他们的见多识广,跟他们的能力较强,在精神思想认识,在经济上容易独立,也有很大关系。

    时候,反抗封建守旧代表老爹,跟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见识,不能说没有关系。我家在那个闭塞的山村,代表封建传统的父亲和一心想变得大哥的新旧对碰,在更低的见识,更差的经济基础条件下,最终只是变成了相互伤害,变成了悲惨的结局。两股新旧动力,都未能有效转化为积极健康的力量;更别说实现新旧传承,相互促进了!

    天地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君子当自强不息,用发展变化和个性的眼光看问题,这是天意,没毛病。

    但是,自己传统守旧,作为家长管着家,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或者老师,管着学校,到哪里,什么时代,都是老一套,还非要强加给他人。这绝对比某些孩子个性、自我,问题更严重。虽然,很多普通人个性自我,最后证明是不知天高地厚,毁了自己的一生;但天地培养伟人和天才,也需要合理的个性和充分的自由。

    家庭和学校,应找到普遍原理和具体个性的平衡点。

    “君子和而不同,人同而不和;君子求诸己,人求诸人。”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现象,到今天,已经开始偏少;而“己所欲,好施于人”,却变得异常普遍了。

    自己以为怎样可以更好,就非希望亲人朋友,子女,学生,非要去做到不可。

    这样的爱,就是爱吗?

    你的期望,能代表别人的幸福吗?

    流浪大师沈巍,用二十多年多年的流浪经历和体会,说了一句万分沉重的话:“人爱犯的错误,以己之思,想他人之事。”

    如果按现在很多人“恨铁不成钢”的眼光,释迦牟尼和王重阳这种抛妻弃子,不负责任,不像男人,啥都不干,只会空谈的人,该下十八层地狱吧?但他们不但没有下地狱,偏偏还是亿万人的精神信仰。

    有时候,我们或许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