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有理不一定有高度 一(第2/3页)  新时代的浮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反思反思,要不要去对别人要求那么多?

    特别是家长和老师,有很多时候,我发现,他们连严格和要求都分不清,他们把对子女或者学生的很多要求,当成严格,认为只有这样“严格”管教,才可能教出人上人。

    有时候我在想,中华文明,什么时候退化成这个样子了?

    “严格”二字,字面意思那么直白,怎么就跟“要求”二字画等号了?

    格,就是格式,格子,规范等等意思。严格,就是要严肃执行和重视,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把思想和行为,规范在文明和健康的范围之内,就像干净整齐格子一样。

    “严格”,在教育中的意义是什么的?

    那是用来消灭人的兽性,培育人的人性,爱心,礼貌,感恩,孝心,学会文明,学会守规则,学会正确合理利用规则,学会阳光积极向上,健康发展,让孩子、学子,先变得像个人,有教养和修养;而不是成为畜生。

    在人神共愤的思想和行为上严格,不会使人累,烦,叛逆;因为这东西,会让人越来越舒服,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文明。

    要求,则不同。

    如果你太多的要求,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承受能力和意愿,很可能适得其反,引发反感,叛逆,仇恨;甚至打击报复。

    看到孩子在青春期叛逆,有人甚至做出弑父弑母的过激行为,现在人,大多数是去指责这样的孩子;有这些观念和想法的人,其实都是很危险的,因为你的无知,很可能也会培育出那样的孩子来。

    我们在学,当时那些老师,也都是些学水平,但是他们教我们做人道理时,用那个“从偷针,长大偷金”的典故:

    孩子时候偷了一条鱼,含在嘴里,没有被人发现,回来告诉母亲,母亲也没有批评。之后,他习惯了偷东西。胆子越来越大。最后偷了贵重的东西,被抓到判死刑了。判官问他临死前有什么要求。他说:“想再让母亲喂一次奶。”母亲满足了他的愿望。他的嘴接触到母亲的奶,一口就咬了下来。恨恨地说:“如果不是当初你纵容我,我也不会走上偷盗的道路,也就不会死。”

    这个典故,反映了古人,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智慧。

    这才过了一二十年,现代人的智慧越来越多,提出各种性格特征分析,包括乐嘉那个《性格色彩分析》;但是大多数普通人,怎么可能理解那些形形色色的东西?

    最后,很多普通人,都是在滥用性格学,心理学和青春阶段特征分析。

    明明归父母和老师的教育责任,最后全部因为别人分析了孩子的一些性格特征,青春阶段特征,就全部推脱了,全部变成了盯着孩子的问题指责和谴责。

    “虎毒不食子。”

    但是人,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慢性食子,就会慢性杀人和相互伤害。

    可能因为面子,可能因为不上进和用心,出了问题,就推脱责任,指责对方;而且仗着青少年不懂,不会申辩,以为真的是自己的什么性格和青春阶段特征在作怪,最后任由家长、老师和专家,联合起来,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地欺凌。

    人,很多时候,都会禽兽不如。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不应该否认,更不应该盲目回避;应该万分重视。

    我们有智慧,但是我们如果不知不觉,习惯性地麻木,亲人朋友对我们又没有防御;那我们的无心之过,就会严重禽兽不如,造成很严重的悲惨结局。

    轻则总是吵吵闹闹,不合作,重则导致对方轻生;甚至弑父弑母,或者“报复”(危害)社会。

    该对约束孩子的兽性严格的地方,你放纵它;不该对孩子设定太多要求的地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要求了;出了问题,你不知不觉中不停地找借口,逃避责任,狡辩……你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