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管鲍行商④:齐国贩布(第1/2页)  管仲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却说管鲍合伙行商,鲍家人多,以鲍叔牙为当家人,慷慨出资两大车商货。管仲家贫,唯有这四袋枣子入伙。不过鲍家并无一人介意。数日后货物贩完,获利颇丰。鲍叔牙对管仲说道:“南阳贩货,弟出资不足一成,且以一成计。今将盈利十分之一分与兄弟。”

    管仲听后,哈哈大笑道:“鲍兄吝啬矣!此乃市井庸俗之算法,你我高义之士,不屑为之!鲍兄有财,缺一成利如江湖损一勺水;管仲乏资,多一成财却如饥者得粮救命呀!其中有义。鲍兄当取十分之二之利予我!”鲍叔牙当下一怔,蓦然间哈哈一笑,慷慨应允。鲍季牙也视为美事一桩,付之一笑。鲍仲牙虽然也笑而应之,但心中微有一丝不快。

    此后一连数月,管鲍流连于市井之间。每次管仲总是出资少而分利多,而鲍叔牙也总是不以为然,每每照旧多分,两人于是交情愈深。只是管仲虽说也忙碌于商旅杂务,却总有魂飞天外之感,常常独自一人对着弓箭发呆。物不得其用,人不得其志,心有不甘!鲍叔牙深知其中之故,常与管仲饮酒消遣。

    这日,一行人来到新郑。新郑乃郑国国都,本为四方辐辏之地,各路商贩、列国使节来往不绝;加之繻葛战后,郑国盛极一时,倍增繁荣。一行人安置妥当,各自歇息。管仲感觉烦闷,想透透气,于是独自一人于城中闲走。

    管仲立足街头,发觉城内行走的各国贵族都穿着同一种华丽的衣裳;数年游历,颇有见闻,他一眼就认出这种衣裳的材质是产自齐国的丝绸。自周之初,姜太公受封齐国,极重桑麻纺织,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至今已有三、四百年了。齐国工商极为发达,尤以丝业为首,时有“齐国冠带衣履甲天下”之誉。管仲蓦然悟道:“若在齐郑之间贩布卖丝,必获重利!”当下欣喜异常,急急返归将这一消息告诉鲍氏兄弟。鲍仲牙精于算计,前后盘算一番,大呼道:“大买卖!若从齐国贩布一车,可得十倍之利!”众人都是欢喜不尽。

    次日鲍氏与管仲一边处理新郑事宜,一边着手准备齐国远行。五日后,一切就绪,管鲍一行数人驾着一辆马车,沿着官道,奔齐国而去。

    饥餐渴饮,夜宿晓行,自新郑启程,一路朝东北走去。路经宋国,在郊野逢上大雨,连绵不绝。众人歇了两日,鲍仲牙深感不能再等,恐误商机,于是大家冒雨前行。蓑衣挡不住雨水与汗水,人人双脚浸泡得肿了一般,但均无怨言。不想大雨中又逢上陈国商队亦在赶路,两路人马仿佛亲人相逢,互致寒暖,又匆匆离去。

    又过鲁国,偏偏逢上大旱,管鲍等始料不及,由于干粮备得不多,终于断食。大地热的生烟,满目草木凋零;正在绝望之际,偶遇齐国商人南下,施舍了一些吃食,众人方才得救。管仲叹道:“行商苦旅,民生艰辛!然而天下人为得一个‘利’字,便不怕艰难险阻,不避风雨饥渴,没日没夜,竞相追逐。此乃人性,亦是民心!”

    好一番奔波,这日,管鲍一行十余人终于赶到齐国临淄。未过护城河,管仲呼唤着“临淄!”一跃而起,跳下车来,深情瞻望。眼前矗立的黄土城墙雄浑苍老,又厚又硬如同石璧一般;正中托起一座巍峨的城楼,红艳艳的,仿佛一团烈火!倒影入河,波光闪烁,更衬出这座古城雄伟异常。

    临淄城让管仲心动不已,仿佛前世就住在这里,有一种莫名的熟悉和亲近感。游学之时初来这里便有这种感觉,此次又来,依然心旌摇荡。鲍氏三兄弟也下得车来,啧啧赞叹。他们原来一直在河洛中原一带走动,从未到过东方,今见临淄如此壮观,大生仰慕之心。鲍仲牙道:“真是大城!城门可以并行四辆我们的马车!”鲍季牙接道:“看那护城河,宽阔数丈,足足可以通航!”鲍叔牙更是一声赞,叹道:“都说齐国乃东方第一大国,今观临淄,诚不虚言!”

    几人说笑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