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十七 惊艳(第3/4页)  内家拳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下贯通、连绵不断的运行就被人体感知为一根筋。当筋的能量强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内敛入骨,外长至四梢,能量运行于骨肉之中,皮毛之下,此为涨筋腾膜。此为易髓,即炼神还虚。此时,精气神的能量运行就会被人体感知为气。

    再配合以呼吸之气,我们的老祖宗就将人体内里之五行能量与外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统称为气!

    真气鼓荡,即涨筋腾膜,能量周身运行也!

    能量周身运行是个什么概念?

    即周身处处有手眼,周身处处是丹田,周身处处都能够进行能量蓄发。

    并且这种能量蓄发不是有意、刻意而为之的,而是已经习练到了一种条件反射的程度,已经把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发力方式习练到如同肌肉紧张发力那样无意而为的程度,周身能量运行已经使得周身形成一个能量运行体,就如同气球一样,一个地方受力凹下去,另一个地方就会自动凸出来。这个能量运行状态也叫“神行”。

    当那个运动员的两手推向刘百成身体时,刘百成就形成了有意无意的能量蓄发状态。有意在于刘百成想用左胸的能量蓄发吞入运动员右手的劲力,则刘百成之右胸就会无意地吐出与左胸吞入的能量相等的能量给予运动员的左手,这样就在刘百成的左右胸与运动员的左右手之间形成了能量的阴阳转换,刘百成让自身能量与对手的能量合一了,无论运动员怎么改变力点,刘百成都能够顺其势而改变,他就可以随意控制对手的发力。

    这也就是杨露禅先生的“雀不飞”的功夫,也就是太极拳的一羽不能加,蚊虫不能落的功夫。这要求自身的能量运行要达到真气鼓荡的神行程度,形成有意无意的能量蓄发。

    但是刘百成为什么不敢使用此功夫对抗那第一个壮汉呢?

    那是因为刘百成的功夫还没有达到杨露禅的“雀不飞”的功夫程度。仅仅凭借有意无意去感知对手劲力,与对手劲力合一,是及其不容易的。那个壮汉能够发出的劲力远大于那些运动员的劲力,刚猛且快速,所以要在瞬间与巨大并且快速的劲力合一,刘百成还不能达到这个层次。

    诸位看官,这内家拳、太极拳也不是神物,不可能对付所有的劲力,总有它的局限性的。

    那些惊异的运动员下场后,刘百成赢得了更加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下一个上来的,是一个习练传统武术的年轻高手,那刘百成岂能看不出来,不敢再掉以轻心,二人相互抱拳后,二人的胳膊就搅在一起。那年轻人的胳膊刚伸出时没有发力,刘百成也不阻挡,而是让其胳膊和劲力触及到自己胸前。那年轻人心想这下子刘百成已经被其劲力罩住,肯定是跑不了了,就猛然发力,意图推倒刘百成。这刘百成心力从受力处下沉,同时受力处开始压缩旋转,把那年轻人的劲力吞入。那年轻人神色大惊,自己使出的千斤之力似乎遁于无形,而刘百成之力却突然似惊涛骇浪般喷涌而出,这劲力似乎摧枯拉朽,势不可挡,逼得他连连后退。那刘百成不想对年轻人打击太大,故收了劲力。但不想那年轻人一看刘百成卸力,即再次突然发力。那刘百成原想那年轻人尝到厉害就应收手,却不曾想那年轻人之劲力突然汹涌而至,那刘百成被这突然而至的劲力激起有意无意、舍己从人之劲力,内外合一,再次吞入年轻人之劲力,待年轻人劲力使绝之后则周身一旋转,那年轻人已经腾空跌倒到刘百成身体四、五米之外了,还连续翻了三、四个跟头。

    诸位看官,此乃武禹襄先生拳论中之所说的“吞”的功夫,即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即太极拳的引进落空、借力打力!

    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即使用自身五行能量下行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将对手之劲力引带下行到脚底,使得自身获得二个人的上行能量,借对手之力打击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