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毕业即失业(第1/2页)  完美K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秒记住https://om,为您。

    初试就这么结束了,根本无需等待,沈卫国的效率很高,一星期后梅豪韵再度来到万邦大厦,参加为期一整天的招聘活动。不知是受到了哪方的压力,沈卫国这次的招聘名额大幅压缩到了30个。收了一千多份简历,面试了四百多人,还剩下150人参加最后的竞争,角逐30个名额,竞争异常激烈。更何况,这其中至少有7人已经通过各种无法拒绝的理由内定了。

    复试的第一个项目是笔试,首先考察理论知识,包括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以及部分衍生品的知识,考题比较浅,对梅豪韵来说没有难度。第二部分是市场常识,诸如:中国有哪几个证券交易所?上证指数大约是多少点?英国最常用的股票指数是什么?这就更简单了。第三部分是高等数学和所谓的“智商”题,高数不难,可惜梅豪韵两年多没碰了,感觉很熟悉,就是不会解。智商题就只能呵呵了。第四部分是性格测试,一大堆奇怪的问题翻来覆去,绕得梅豪韵云里雾里。第五部分竟然考英语,梅豪韵眉头紧锁,心想完蛋了。没想到,理解的那篇文章正巧是前天对美股的时评,梅豪韵又刚好读到过,当然他读的是中文版。毕竟也有英语四级的基础,既然知道文章的意思,拿下英语也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一部分是论述题,谈谈对于证券投资的认识。这个对梅豪韵来说信手拈来,只不过他略显离经叛道的非主流观点能否得到认可,就不好说了。总体来说,笔试还是增添了梅豪韵不少信心。

    第二个项目是分组讨论,20人一组,又恰巧沈卫国列席了梅豪韵那组。题目是:如何构建学习型组织。碰巧,梅豪韵左边第二个人率先发言,他说完之后,梅豪韵左边的学生也开始发言了。无形中似乎形成了一种发言的顺序,下一个似乎要轮到梅豪韵了。可是他向来习惯把问题想清楚再说话。近期十分流行的一本海外著作第五项修炼讲的就是学习型组织,他没读过这本书,但是看过简介和提要,至少对此略知一二。他在纸上列出一些要点,逐步回忆和梳理,既没有听前面两个学生的发言,也没有意识到轮到自己了,几秒钟的沉静之后,他右手边的学生打开了话匣。等到梅豪韵理清楚思路开始聆听时,猛然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发言的机会。此时他想插话又感觉不妥,只得焦躁地等待着所有人发言完毕。

    眼见讨论即将收场,梅豪韵不得不硬着头皮,插话道:“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吧!刚才许多同学在谈到学习型组织的时候,多数强调了企业鼓励员工深造;将学历与薪酬福利挂钩;企业组织培训以及引进知识型人才这些方面。我觉得这些都对,但这些主要是从员工的视角考虑的。我们今天讨论的主体是企业,它是有别于学校的。鼓励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当然是一方面,而作为一个企业,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保守、不固步自封则是学习型组织所必须建立的企业文化和态度。这个落脚点在于创新,与追求学问、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甚至追求高学历是有明显区别的。说白了,企业需要的是领先行业发展的嗅觉而不是陈旧高深的学问。其次,企业如何把员工的智慧转化为企业的智慧也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一环,这应该需要一整套完善的体制保障吧?这方面我说不好,但是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企业应该为员工设计开发的新产品、新模式甚至独具匠心的idea买单,而不应该为学历、培训甚至是学费买单。我想说的就是这些。”

    梅豪韵正在为自己的发言兀自得意,自认为发言立意更高,视角独特,切中要害,大意也暗合第五项修炼的主旨,却没见沈卫国暗暗摇头叹息,倒不是他说的不对,而是犯了禁忌。有些人漠视规则和程序只在意对错,而这个社会必须靠规则和程序维系,相比之下,对错就显得次要了。

    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