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黑暗中的明灯(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黑暗中的明灯

    “接下来,我们需要讨论未来大宋变革的方向,它的策略,它的具体政策,然后改造关学,而改造关学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把新学的变革思想融合到关学里。”赵明诚说道,“改造传统儒学是变革最重要的内容,儒学不改,我们就无法为变革提供理论根据。”

    “关学的新学化”李虎好奇地问道。

    “不,是新关学。”赵明诚的口气非常坚决,“以后关学洛学化可以提,但最终我们的目标是新关学。”

    “那我们是以潏水先生李复的正传关学为主,还是以吕氏兄弟的洛学化关学为主”

    “吕氏兄弟都不在了,尤其吕大防还是元佑党人,而他们的后代又没有特别出色者,所以,这个重任只能交给潏水先生李复。”赵明诚说道,“潏水先生李复是张载晚年收的一个弟子,无书不读,犹钻横渠气学,以博学称著关中,是世所公认的关学正传之人。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李复登进士第,后来入仕为熙河转运使c中大夫c集贤殿撰,现为秦州知州。这个人经常在长安大学堂和横渠书院讲学,门生弟子遍及西北。”

    赵明诚看着李虎,非常严肃地说道:“李复今年七十有四,是关学硕果仅存的第二代弟子,由此可见他在西北的地位。假如他能辅佐你,愿意帮助你推行变革之策,中兴大宋,那么近期,你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稳定西北,并在西北迅速扎根。你拥有了西北,成了大宋的西北王,你什么事不能做你什么事做不成功”

    李虎心潮澎湃啊,太激动了。他可以想象的出来,一旦李复公开支持自己,那么西北各地的关学的门生弟子马上就会响应,而李复的这些门生弟子大多在西北各地府署供职,如此一来,自己在西北就能迅速立足扎根,在西北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也会迅速得到落实,发展壮大的日子指日可待啊。

    不过,李复七十四岁高龄了,说死就死了,没多少年活头,要利用的话趁草,否则就迟了。

    “叔父”李虎迟疑道,“潏水先生一直坚持关学之正传,他愿意改造关学”

    “关学的核心思想不会改动,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也是李复的底线,越过了这个底线,你就是杀了他,他也不会干。”赵明诚笑道,“关学的变革思想较为温和,而荆公的变革思想非常激进,我们称之为顿革,但这次我们的变革步伐更大,变革思想更激进,所以我们必须对关学做出改造,而我们所要改动的,就是张载在关学太虚即气和天人一气的学术思想上所提出来的一系列政治思想和变革思路,好的保留,不好的废弃,没有的我们就加上去。”

    “比如关学提倡学贵以致用的思想,这个很好,这和坐而论道的洛学c蜀学有质的区别,风格上和王荆公的新学几乎一模一样,这显示出了关学独树一帜的在实践上的理性思考,这个我们要保留。”

    “比如张载极力提倡恢复西周典章制度的宗法制。所谓宗法,就是封建世族的继承法与继统法,宗法制就是周代首创的典章制度中最核心的内容。张载论宗子法,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复古主张,而朝廷则一直宣扬要恢复礼制,正好,两者不谋而合。我们姑且不论是否要恢复宗法制度,也不管宗法制是否着重于从观念上强调以宗法意识统人心厚风俗,我们只要求恢复礼制。有了这个改革思路,我们就可以着手修改官制,重新分配皇权和相权,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尽可能解决或者缓解因为过度中央集权而造成的一系列弊端。”

    “张载还提倡研习兵法和恢复井田制。这两点提得好,这符合我们的变革思路。我们可以从研习兵法出发,修改兵制,可以从研究田制出发,修改赋税制度等等等等,诸如此类,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告诉李复,只要他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