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未来的大宋官学(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未来的大宋官学

    李虎听懂了。在赵明诚看来,荆公的变法治标不治本,由此为新政而创建的学术理论也失去了支撑作用,所以,必须要创建一种全新的学术思想,以这种全新的学术思想来支撑新的变革策略,而新的变革策略首先就是改变大宋的基本国策,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上实施变法,既不要过度集权也不要权力失衡,因此需要重新分配皇权和相权c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继而制定和实施新的官制,新的财经制度,既治标又治本。

    赵明诚的改革思路完全符合李虎和虎烈府的改革思路。以李虎和虎烈府的想法,中兴大宋就是推倒重来,但这种办法目前看来不现实,大宋中兴还是要以大宋原有的礼法为基础,但不能修修补补,必须动一个大手术,既治标又治本。

    李虎很兴奋,也很激动,他总算找到了一条看上去比较正确,也很符合虎烈府利益的治国策略,急切间,他非常想知道赵明诚所有的完整的变革构想,“叔父,那么在你看来,我们是不是要即刻构思一个全新的学术思想,创建一个全新的学派”

    赵明诚和李清照面面相觑,哭笑不得。这个孩子自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若论行军打仗还是不错,但说到做学问却是一窍不通,竟然闹出这么大的笑话。

    “使相,这做学问,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构建一个学术思想更需要多年的积累和研究,至于创建一个学派,那不但需要一帮志同道合的大儒和门生弟子年复一年的努力,更需要有超绝的天赋和独特的创新,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李清照笑了起来,慢声细语地说道,“你不要急,这方面你叔父和我已经有了个大概的想法,我们慢慢告诉你。”

    李虎尴尬不已,其实这话说出来之后他就后悔了,太无知了。

    赵明诚的眼神有些恍惚。他想起了李长浩,还有自己和李长浩在太学的日子。李长浩在自己的心目中地位很高,亦师亦友,但谁能想到,李长浩的命运如此乖蹇,而他在逃亡的过程中竟然没有把超绝的学识传授给李虎。难道说,李长浩从逃亡那一刻起,他就放弃了一切那李虎为什么又有今日不可思议的成就李长浩永远都是一个迷一般的存在。

    “变革是大宋中兴唯一的路,你要承担大宋中兴之责,自然就要变法,而若想变法成功,你必须有一帮忠诚c坚定的支持者,这一点至关重要。”

    赵明诚这时想到了王安石,当年他重用亲故,并被台谏大臣斥之为堵塞贤道,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变法阻力之大,其中之艰险,岂是一般人所能想象。

    “你起自辽东,兴于代北,虎烈府目前的班底都是北方汉蕃,而大多数文臣来自于辽国,依靠这些人根本无力推行新政,最多只能立足于西北。”赵明诚一针见血,李虎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就当前的形势来说,你尚未在西北立足,也没有进入汴京,更无法确定你掌控大宋权柄发起变革的时间,所以,现在正是你为下一步的变革做准备的最好时机。”

    “要变法,首先要推动变法的人,你原来的班底算一部分,而今你到了西北,要在西北扎根,那么西北的文士肯定也要算一部分。我说过,在变法这件事上,政治群体有南北地域之分,新党基本出自南方,旧党基本出自北方。我们现在既不要新党,也不要旧党,那么把这两部分文士除掉之后,你在西北只能重用支持变法的非旧党文士。”

    “当今大宋,在学术思想上,并立三大学派,一王安石的新学,二是二程颢c颐的洛学,三是张载的关学。除此之外,还有温公司马光的朔学和苏氏父子的蜀学,这两个学派在学术思想上无法和上述三大学派并列,又都是反对变法的守旧派,是元佑党人,而且蜀学还远在西南,所以这两个学派的文士,我们不考虑。”

    “二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