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1、丰收(第1/3页)  明末巨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忙完尚杭的一摊子事情,算上往返的时间,差不多去了半个月左右。等马丁回到南安,已是六月上旬。

    在返回之前,他把收到的两千多两银子全部用来购买粮食,然后把尚杭城的车马行一扫而空,将粮食一路运回南安。

    虽然老杜曾经一再表示,白马庄并没有受到旱灾过多的影响,不过在如此严重的天灾面前,马丁对老杜的话不是很有信心,他知道旱灾过后粮价必然疯涨,自己顺路带粮食回来,也算是有备无患,以免影响白马庄的稳定。

    早在十几天之前,马丁赶往尚杭城的路上,就已经注意到沿途的稻田都出现大面积的干枯,这种现象从南安延续到漳城府的辖地,直到越过板寮岭后进入新罗地界,才有所会缓解。

    此番回程,马丁更加留意农田景象,发现由于旱情的进一步加剧,从漳城府开始,大部分农田里的庄稼几近枯死,很多地方即便是马丁这个外行,也能看出颗粒无收。

    马丁越走越是触目惊心,这场旱灾的受害农民少说也有十几万,那么相应的,接下去闽南一带对于粮食的需求量,将非常可怕。

    回到南安城,马丁吩咐部下将带回的粮食入库之后,马上召见万科和老杜,了解近期的农业和粮市情况。

    据万科所言,眼下南安的粮商已经开始大量囤积粮食,造成了市面上粮食日渐紧缺,价格也水涨船高,老百姓也将自己的储蓄全都拿出来购买粮食,希望能够撑过接下去的这段艰难岁月。

    老杜则估计,如果是家底殷实之人,还能勉强维持一段时间,至不济变卖一些家产,撑几个月不成问题。

    但是那些家底薄的,为了一家人不会饿死,只能是贱卖了土地换成口粮,等钱花完了就卖房子,最后依然免不了背井离乡出去讨饭的命运。

    至于说那些本就穷得铃儿响叮当的佃户之流,很多已经负债累累,现在夏粮绝收还债无望,逃荒的人已然出现,但大面积的逃难潮还未出现。

    回到白马庄的次日,马丁在老杜的陪同下,亲自去附近的田间地头走了一趟,看见田地里的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这才放下心来。

    过了几日,夏收的时节已经到来。

    由于要抢收抢种,在收割后立即插秧,才能确保不会误了秋收的农时,马丁第一次发布了白马庄全员动员令,让所有的劳动力,都加入了夏收的队伍。

    此番夏收的时间紧任务重,非但所有的稻田都要收割晾晒,并且马上翻地插秧,就连大片种植土豆和地瓜的土地,也到了收获期。

    虽然老农出身的老杜,私下里对五谷不分的马公子提出的所谓科学种地,抱有深深的怀疑,不过他还是听从了这个建议,并且根据马公子提供的片言只语,从极不完整信息里提取了一些他觉得应该有用的东西。

    从选种到育苗,从灌溉到施肥,精细化的田间管理,远远不同于这个时代粗放式的农业。

    老杜带着一帮人,边琢磨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亲眼目睹即便今年的旱情不容乐观,白马庄的各种农作物长势依然要比往年好很多。

    马丁带着白马庄的骨干人员,也加入了夏收的队伍,到各处去鼓舞人心,所到之处,欢呼声不绝于耳。

    第一日割稻子的时候,马丁选的是白马庄附近的一片农田。走进田里,他就看到谷穗很饱满,托在手里沉甸甸的,心里便有了谱,这块地的产量不会差到哪里去。

    果然,等到过完称的时候,马丁得到的数据是亩产量500多斤,比往年的产量翻了一倍还多。

    其它种植稻谷的地块,反馈回来的数据,与这边也相差无几。

    这都多亏了老杜这段时间加派人手进行田头夜间巡视,否则以现在的灾情,整个南安城唯有白马庄的粮食长势旺盛,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