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再阅气篇(第1/2页)  易道天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杨林森坐在桌前兴奋的搓了搓双手,带着一脸满足的笑容点燃了一根“得胜烟”。他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是格外的满意,尤其是每当他想起吴总和蓝姐在听完自己关于悬浮物的解释后所流露出的惊讶与赞赏,他这心里就乐开了花,美滋滋的。

    但是,当他从喜悦中渐渐恢复了平静,再回过头重新审视今天的“超常”表现时,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认,今天的确是超水平发挥了。因为相比往日,今日的杨林森,无论是思路的开阔性,还是思维的缜密性,甚至就连自信心都比之前的他更胜一筹。而这些明显的提升,虽然外人还一时间辨别不出,但杨林森自己能够深切的体会到。这般“飞跃”式的进步,若是发生在其他时间里,那杨林森可能还不会多想。但是,它刚好就出现在了自己得到那本易道天书之后,这般境遇很难让杨林森不又一次将它们联想到了一起。

    “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啊!易道啊易道,你到底还能给我多少个惊喜呢?”带着越发浓厚的兴趣,杨林森就连工作都搁置在了一旁,从公文包里取出了那本泛黄的小册子,带着浅浅的微笑阅读了起来。

    “上班时间那副图肯定是不敢看的。嗯,要不看看其他几页吧。一副画都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其他几页的内容肯定也平凡不到哪去。”在这般想法的驱使下,杨林森再次翻开了易道天书的第一页,带着与上一次完全相反的态度,认认真真的读起了册中的首页内容——“气篇”。

    这首页中的内容总共就只有那百来个字,可是杨林森这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过去了,直到五点半下班,他也没能完全看懂其中的意思。为什么这一页纸上的寥寥几句就那么难懂呢?这原因啊一共有三:

    一来,气篇中的内容,虽然说不上百分之百都是用文言文记录的,但少说也有百分之八十的文字都带着浓郁的“历史气息”,读起来确实有些别扭;二来,此文有太多的词汇和字符是杨林森从未见过的,别说是什么意思了,就连怎么读他都是一头雾水。所以每当遇到这样的“门槛”,杨林森就只好上网搜索求助。但是网络上的解释,也是五花八门,有时候恨不得一个字就有二十多种不同的解释,逼的杨林森只好把这些个意思全都带到原文中体会一番,最后靠直觉来判断哪种意思是最佳答案。

    要说前两个难题,杨林森多少还有办法来对付,但是面对第三个难题,他真是感到力不从心了:那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有关穴位、筋脉和气息之类的描述。这些描述给杨林森的第一感觉,好像是种奇怪的口诀。好比文中提到的什么“驭气经太乙、天枢,入大巨,随返石关……”一类的内容,在“气篇”中是随处可见。但是,关于这些口诀到底是什么来历,为何存在,又有什么后果,文中却只字未提。打小就对武侠小说痴迷的他,读过多次后,甚至还带着玩笑心态的怀疑,这难道真是一本“内功心法”不成?

    带着强烈的困惑感与好奇心,杨林森在回家的路上,专门去了一趟小区附近最大的药店,花了足足两百多块钱买了几幅人体穴位的挂画和讲解图,这才返回了家中。用微波炉热了几个老妈包的包子后,便认真的坐在了沙发前,左手拿着易道小册,右手举着包子,望着茶几上铺开的几幅穴位图,认真的琢磨了起来。

    有了这些穴位图的帮忙,再加上已经阅文百遍,杨林森终于看出一些门道来了。那些个枯涩难懂的字句口诀,其实就是在讲述了一种“气息”的循环方式,而整个循环的途径就是体内的穴位与筋脉。如果有人把它画出来,看上去就像是城市里的环线地铁或者环线公交车的示意图一般,每一个穴位都是必须抵达的固定站点,而每一条经脉则是固定的路线不允许改变,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环状的封闭循环,在易道天书的气篇中被称之为“周天”。

    “我勒个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