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七十六章 福地福人居(第1/2页)  神隐小面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日子一天天在过,三个人各自争分夺秒的奋斗……

    曹雪芹第一个立功了!他为幽冥千年灵芝找到了理想的培育场所。地点选址是在张铭的指引下进行,而最终选定的宝地就是忘忧湖畔的那个养鹅人家。

    那一晚灵兕圣祖大王曾经品尝过一道汤品“水击三千”,便是用他们家独一无二的“雁鹅”炖制。从那天后,张铭把鲜美的“老鹅汤”变成了神隐小馆的热卖品。

    养鹅人家是忘忧湖畔的张姓养殖户,与张铭还是本家。老实巴交的两口子在此地养鹅十几年了,为人十分可靠。听说是大客户“张老板”派来的人,他们对曹雪芹也十分客气。曹雪芹在养鹅的池塘附近转悠了一圈,发现张铭确实眼光独到。

    俗话说“青草换肥鹅”,此地水草丰美,难怪张大哥家的大白鹅远近闻名。张家的鹅塘里的清水引自忘忧湖。为了不污染忘忧湖水,他们不会将养殖污水随意排放,而是在小山坳里建立了一个“鹅基生态系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天地让曹雪芹开了眼界。鹅塘里的水草喂养了鱼虾,大白鹅以湖边丰沛的青草为食。鱼虾与大白鹅的排泄物沉积为塘底的河泥,张大哥将这肥沃的河泥打捞起来,又滋养了鹅塘边的花果与草木。

    此刻正值初秋,张大哥热情地邀请曹雪芹体验惬意的“鹅塘农家乐”。只见曹雪芹戴着“雷朋太阳镜“,坐在在鹅塘边惬意垂钓。

    凉风习习,羽白毛鲜的大白鹅三五成群,在不远处优雅的游水嬉戏。水鸟偶尔略过水面,惊点涟漪……

    曹雪芹在此并非闲坐,经过半个时辰的暗中观察,已基本确定了这是块风水宝地。

    张大哥夫妇淳朴好客,贵客迎门更是热情。曹雪芹收起鱼竿、鱼篓满载而归的时刻,一锅金黄鲜亮的老鹅汤已经炖好了。曹雪芹一闻香气便知“水击三千”就是张铭偷师了张大嫂的手艺。

    贤惠能干的张大嫂今早特意为农家乐的客人卤制了三只香喷喷的卤鹅。没有啥秘制的噱头,足斤两的肥鹅整只在老卤汤里翻滚。经四个小时的足火炖煮,多次添水方才骨酥肉烂,色泽通体金红。

    大嫂从锅里钩出第一只,整鹅剁块斩件,铺了满满一大盘色泽红亮诱人的卤鹅。

    曹雪芹大呼太丰盛了,一人消受不了。张大哥夫妇笑称不用担心,说罢便招呼所有客人一起享用。来此的都是夫妻俩的熟客,早已不拘礼数。

    听见主人的招呼,客人们三三两两入席了。大家今天都收获满满,脸上充盈着丰收的喜悦。

    房前屋后散种的水蜜桃、枇杷被满满摘了一大篓。沙土地里的花生,小番茄也是供客人随意采摘。只见几个孩子在田间地头开心地采摘,不大一会儿塞满了一兜。

    曹雪芹与这些素昧平生的客人们一边闲聊,一边开怀畅饮鲜美的鹅汤。一个中年汉子带着六岁的儿子,是个可爱的小胖墩。曹雪芹掰下一只鲜嫩肥美的卤鹅腿递了过去,孩子狼吞虎咽的样子逗的人们哄堂大笑……

    酒足饭饱后,萍水相逢的一群人便熟识了。大家吹着凉亭里的清风,开始闲聊江城市里的奇闻八卦,好不自在悠闲。

    曹雪芹也顿时来了兴致,给大家讲了几段大清朝市井坊间的小故事。人们听的津津有味,风趣的情节不时逗的大家前仰后合!

    不能白吃曹雪芹的大鹅,大家把刚刚采摘的收获也都分享了出来。新鲜枇杷,甜美的水蜜桃成了餐后甜品,盐水煮花生是很好的佐茶的零食,而孩子们的最爱的还是生吃酸甜的小番茄。

    这里的农产品都是生态系统里自成循环的收获,成本不高。张大哥让客人们免费享用,吃不了还可以带走。

    只有大白鹅,鲜鱼,和走地鸡是按斤称重售卖的。恋上这里的熟客们不会亏待两口子,每次补贴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