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1章 红衣大炮(第1/4页)  鬼话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徐光启说到这里,端起身前酒杯一饮而尽,逸兴遄飞,颇为豪迈。孙元化几人也是有些激动的看着师尊,想不到这样一个外表弱小的男人,心中却藏着这样的豪情。

    徐光启接着道:“具体设想是每一营用双轮车百二十辆,粮车六十辆,共三百辆,西洋火炮十六位,中炮八十位,鹰铳一百门,鸟铳一千二百门,战士两千人,队兵两千人……遇大敌先以大小武器更迭击之。敌用火器,则为法以围之。敌在近则我步兵以出击之,若铁骑来,直以炮击之……”

    辛明微微点头,心中感叹,徐光启的战法实际就是戚继光战法的延续,与自己现在山东的练兵何其相似。如果真的成功,明朝又怎会灭亡。

    但是看看明史徐光启篇吧!徐光启一共上书无数奏折,有数不清建议计划,可是篇中都不记载,最多的字样却是“不能如所请”“志不得展”“以疾归”“复以疾归”“不能有所建白”。后世,清朝顺治帝在紫禁城看到徐光启当年的奏折,叹道:“……使明朝能尽用此言,则朕何以至此也!”

    明末官员之无能,历史有名,崇祯皇帝最后临死还高呼:“大臣误我!”但真的是没有可用之能臣?还是缺少一双发现贤臣的眼睛?试想如果现在是明太祖在位,会不任用熊廷弼、徐光启这些能臣,而任由浙齐楚和东林这些党人胡闹?何况不知还有多少能人异士躲在山林草莽中欲求干进而不得呢!

    晚餐之后闲聊,辛明再一次用他广博的见闻征服了众人一次。从地球是圆的开始聊起,到各个大洲的风土人情,植物动物情况,国家分布,辛明似乎无所不知,更神奇的是辛明所说的什么“人类的起源”“地壳运动”“行星和恒星”之类的。

    汤若望在胸口划着十字,祈祷道:“上帝啊!您简直是太神奇了。”

    徐光启则笑道:“古人有‘望洋兴叹’的感慨,我现在晕晕乎乎,迷迷茫茫,似乎也有了此种感觉。”说的大家都笑了。

    第二天早上,众人骑马出发,到了郊外京营附近的一座教场。这是专门试验火炮的地点,是一个山谷。辛明见到了明末大大有名的红衣大炮。同后世辛明在军事博物馆中看到的完全一样。长度约有三米,前细后粗,口径有十几公分,比铅球略大。尾部有一个圆圆的尾珠,两侧有炮耳,可以调整发射角度,炮身上还有准星和照门。

    这种巨炮极为沉重,四尊大炮,最轻的也有两千斤,最重最大的五千多斤,装在车中,需要十几匹马才能拉动,比佛朗机炮粗壮多了。

    徐光启命令随行军士释放一炮给辛明看看。军士接令,召来炮兵,居然是一个小队,有七八个人。炮弹是一个十公斤的铁球,一个兵士把炮弹搬过来。其余几名兵士在忙着固定炮架,调整角度,清理炮膛,安装火药,最后再把炮弹从炮筒前方塞入。点火的士兵举起烧红的铁钎喊了一声。

    辛明等人都躲到数十米之外的掩体之后,在明朝,炮兵可是一个高危兵种,因为明朝仿制的大炮工艺不精,经常出现炸膛的情况。有时候,敌人没炸到,反倒把自己人炸乱了,给敌人可乘之机。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地面猛地一抖,大炮连同炮架在地面上微微一跳。接着一个黑铁球在火药提供的动能中,飞射而出,在空中发出尖锐的呼啸声,轰的又是一声巨响,正好击中一里外作为靶子的一个大土堆,烟尘飞扬,颇有气势。大土堆被犁出一个深沟,一分为二。

    辛明微微点头,这大炮威力强,且十分精准,这和炮膛炮弹密闭性好有关,火药爆炸时的推动力全部集中在炮弹上。佛朗机炮因为子铳和母铳之间间隙较大,是不可能打出来这样的精度和距离的。这要是架设在城墙上,足可以打到二里开外,这杀伤力就很惊人了。

    这一炮打完之后,几名炮兵急忙上前,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