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1章 红衣大炮(第2/4页)  鬼话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理大炮。红衣大炮威力强,精度高,距离远,缺点是太过笨重,而且射速很慢,每发射一发炮弹,大炮由于跳动,需要重新固定复位,要用带钩的刷子把碎渣勾出来,用带水的毛刷清理炮膛,熄灭火星,再用干布擦干,这才能再次填装火药,进行发射。即便都是熟手,也要两三分钟才能再发射一次。

    辛明微微点头,这大炮比佛朗机强多了,只是为什么放在这里,不送到辽东城墙上御敌呢?

    徐光启苦笑解释,没运到辽东的原因居然是差钱。这大炮太过沉重,车拉人抬,千里迢迢送到辽东,再架设到城墙之上,总共需要费一万两银子。万历不肯为此开放内帑,让兵部和户部去解决,户部和兵部互相推诿,结果大炮就搁置在这里。

    辛明点点头道:“这一万两银子我出了。”

    徐光启等人又惊又喜,还有点疑心辛明是在说笑,哪有随便拿出一万两银子来捐献给国家的,未免太大方了吧!

    辛明说干就干,立刻让隆儿拿来一万两银子交给徐光启,这样他才真的信了,不禁赞叹:“辛守备的忠义令名,真是名不虚传啊!”

    辛明随后参观徐光启仿制的几门小炮,也造了四门,只有一二百斤,准备仿制成功之后,再制造千斤以上的重炮。

    辛明绕着小炮走来走去,用尺子测量各种数据,很快找出一堆毛病,有的炮身比例不好,有的炮筒粗细不合要求,准星、照门的数据有错误,内膛不够光滑,用来调整俯仰角的铳垫大小高度都不合适。徐光启几人站在辛明身后,拿着笔和小本,表情严肃认真,把辛明的话一一记下来。辛明的建议是制作一套专门的测量工具,把每一座大炮的数据整合成表格,这样装填火药,调整大炮按图索骥就成了,能大大提高效率,徐光启听了大为赞叹。

    辛明又看炮弹火药,炮弹就是个实心铁球,没什么好说的,火药的配比可是大问题,最佳的火药配比是硝石百分之七十五,硫磺百分之十,炭百分之十五,当然还和原料的纯度有关。

    辛明大致说了一下三样配比,孙元化连连点头,他一直在研究火药的配比,辛明说的数据和他试验相差不大。

    辛明捻了一下黑色的火药颗粒,立刻皱起眉头,这些火药制作粗糙,混合比例不均匀,且保存也不好,药效散失很多。

    徐光启叹道:“工部办事就这样子,粗糙烂制,这火药还是我特意关照,让他拿些好的来呢!”

    辛明又叹气,徐光启在工部当官,特意叮嘱的火药还这么差劲,可以想象前线火枪兵用的是什么火药了!难怪明军士兵不喜欢火器。

    最后几人又谈回到火炮铸炮的工艺问题上,辛明把手深入炮膛内轻轻摩挲。进口的红衣大炮十分光滑,说是光滑如镜也差不多。徐光启仿制的大炮可差劲多了,里面有许多小的凸起和麻坑,这是铸造时产生的沙眼,这会影响炮膛的气密性,直接影响炮弹威力。

    徐光启叹道:“铸造炮管我全程参与,可无论怎么细心,总免不掉这些沙眼,这也是铸炮中的一大难题。”

    辛明笑了,这个难题他知道怎么解决,中国传统的铸炮工艺都用泥做模具,铁水冷却之后,难免会有潮气,泥遇到潮气自然会产生蜂窝。反之欧洲则用铁模造炮,工艺简便,节省模具,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尤其是能解决蜂窝沙眼的难题。不过,他也没铸造过大炮,必须亲自试验才行。

    便笑道:“既然如此,我就跟你们一起研究这造炮的法子,如何?”

    徐光启大喜,他本有此意,只是不好意思开口,没想到辛明自己先说出来了。此后,辛明天天到徐光启这里,一起钻研制造大炮的法子。辛明是理论强大,但没有实际经验。这次亲自参与,也长了不少见识。

    这一日晚上,辛明从教堂徐光启处回来,只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