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本世界观下的中国和世界近代史(第1/4页)  舰娘的决意之晓的水平线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段是对本世界观及剧情中的中国的简单介绍。虽然基本地理条件都类似,但是历史中的一些拐点却使得这个世界的亚太地区比地球的更加百家争鸣。同时也是由于这里中国、印度的强大,才会出现了后面欧洲列强在深海栖舰之乱期间竞相“讨好”中印日澳四国,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的局面。

    这个世界的中国在历史上第一个重大的分歧点是:明英宗时代把持朝政的,并非王振,而是一个好大喜功的将军王晋海。在此人的指挥下,明军三次北伐,把瓦剌打得一蹶不振,几乎亡国,当然也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国力。王晋海死后,于谦成为首辅,大规模铲除王晋海的党羽,但并未遏制明朝的扩张主义政策。明朝在此后的二百年间逐渐征服了整个南疆地区,并数次迫使鞑靼称臣。

    倭寇兴起后,明政府的关注重点转移到了海上,大举造船和改制欧洲火器,终于在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之前先行一步,夺取种子岛并发动了对日战争,史称壬辰海战。海战的结果是日本海军遭到重创,九鬼水军和丰臣水军全灭,但明海军也损失严重,遂改变强攻政策,扶持德川家康取代丰臣秀吉。经此一战,西葡均承认明帝国为远东地区唯一霸主。

    取得了日本的铁甲船和朝鲜的龟甲船图纸后,明政府本来打算就此继续研究海军技术,并在半个世纪之内重启下西洋运动。四十年后的17世纪中叶,一个特别的机会——1643年明朝派往暹罗庆祝新王上位的特使在宾馆被杀害——使得明政府以此事为借口挥师南下,消灭了暹罗新王。此后,由于暹罗王年轻无子,明政府顺理成章地把暹罗并入其版图。

    但是,明政府在咖喱洋(印度洋)方面的扩张引起了法国和尼德兰的警觉。法国从其殖民地缅甸出兵攻打暹罗西部,尼德兰则趁明帝国海军主力与法国远东舰队交战之机,夺取了福尔摩沙诸岛。印支战争在战术上应该说是明军的失败,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意外地对明帝国有利——英国克伦威尔政府趁法国殖民军忙于对付明军、全线压上之机,袭击了法国远东殖民地的后方——法属孟加拉(孟加拉东部)和缅甸,腹背受敌的法军不得不撤退,甚至最终连缅甸都没能保住,不得不撤回吉尤姆岛(尼科巴岛)。

    明政府的胜利只持续了不到三年——新兴起的后金帝国借明朝陆军主力陷于暹罗之机偷袭山海关,明思宗自杀,其子朱慈烺在南京继位,史称南明王朝。由于后金帝国的闪电战十分成功,南方的明王朝主力军甚至没来得及得到消息,反倒没有给英军留下进攻的机会。

    南明王朝并没有急于夺回北京,在稳定政局、保住黄土高原一线后,南明王朝继续积蓄力量发展海军,并于17世纪末在兵部侍郎郑经的率领下成功收复福尔摩沙列岛,重新改名台湾府。而在北方俨然成为中国正式政府的后金王朝却在向西、向南两场战役接连失败之后就此止步,既无意于消灭南明政权,也不愿大规模生产和改进火器,逐渐在综合军事素质上落后于南明。

    一般认为南明此时若倾全国军力反攻晋绥,应可成功收复京畿,但南明此时的注意重点却放在了海上。一场吕宋之战,南明意外地输给了已经不成气候的西班牙,但却也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西班牙产的欧洲最新式风帆战列舰。此后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南明的海军已经不逊于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大多数国家。香洲都督黄坚率领的三次下西洋,不仅得知了大英帝国的强大、使荷法西葡诸国深自忌惮,同时也顺利夺取了当时已经落入尼德兰手中的吕宋岛。同时,接受了英美文化的明中宗朱简爠不顾言官反对,开始在国内大兴改制运动,造轮机、设报馆,从各个方面来看甚至比扩张到中国以北的俄罗斯帝国更加近代化。

    时代也很快给了朱简爠一个这样的机会——改制运动结束后四年,欧洲战争以拿破仑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